最近,天文學家檢索蓋亞衛星10億顆恒星數據的時候發現了一顆位于天鷹座內的恒星軌道發生了變化,由此發現了一個質量為太陽33倍的黑洞,這是目前銀河系內第二大的黑洞,僅次于銀河系中心質量為太陽440萬倍的人馬座A*。人馬座A*,幾乎達到了恒星黑洞的質量上限,也是目前人類發現的質量最大的黑洞之一。

有天文學家認為銀河系內的黑洞數量至少有1億個,距離地球最近的黑洞可能只有幾百光年,但是它們大部分質量較小,也沒有伴星可以幫助人類揭示這些黑洞的存在。從恒星物理學角度來看,大質量的恒星進行超新星爆發時,內核會受到更多壓力,白矮星會被壓縮成為中子星,滿足一定條件時,就可以被壓縮成為黑洞。之前人類發現的恒星黑洞質量最多只有太陽的10倍到20倍,這次發現的黑洞質量已經打破了之前的紀錄。

宇宙中超大質量黑洞的形成原理一直吸引著人類的好奇心,這些黑洞質量動輒達到太陽的幾百萬倍,甚至幾十億倍,明顯它們不可能是由恒星坍縮形成。現在人類發現的最大的黑洞是TON618,它的質量為太陽的640億倍,這樣龐大的黑洞放在太陽系當中,所有星球都會在瞬間遭到吞噬。有科學家認為這些超大質量黑洞產生于宇宙大爆炸之初,經過長時間對宇宙中恒星和行星的吞噬,它們的質量變得越來越大,最終演化成為了具有超大質量的黑洞。

現在人類發現的黑洞和太陽的距離都非常遙遠,但是在太陽漫長的公轉周期當中,有可能和銀河系中的黑洞遭遇,這種情況下地球有可能被黑洞的引力彈射出去,人類應當加深對宇宙的探索,了解自己的處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