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是華夏民族的圖騰,被崇拜為華族傳承。專家認為龍族缺乏確鑿尸骨證據,視之為古人拼湊動物特征所創。盡管如此,龍的傳承在華夏文化中仍然深受尊崇。

越來越多中國傳說得到證實,龍的傳說是否真實?中國古代文獻中記載超過200次龍的現身。《春秋·昭公二十九年》記載飂叔安與董父善養龍,得到帝舜的賞識,被封為董姓豢龍氏,統治鬷川,成為鬷夷氏的祖先。故事講述了上古時期的飂叔安,他的兒子董父熱愛龍,因為能給龍找到喜歡的食物,許多龍都主動歸順于他。董父歸順于舜帝后,舜讓他繼續養龍,并授予他董姓和豢龍氏的名號。他被封在鬷川,繼續在那片天然湖泊里照顧龍。
劉累是堯帝的后裔,曾師從豢龍氏董父學習養龍之術。至夏朝孔甲時,豢龍氏已失蹤,唯有劉累能馴養龍。孔甲時,兩龍降世,養死一只后,劉累擔心受牽連,帶最后一龍逃走。此后,中國再無養龍記載,龍與古人漸行漸遠。夏朝孔甲元年為公元前1697年,此后龍逐漸成為傳說。傳聞古時,龍族隨華族征戰四方,黃帝時參與擊敗蚩尤,大禹時助治水有功。龍的存在跨越上古、黃帝、大禹治水到孔甲時代,超過5000年。龍族為何逐漸消失,成為瀕危物種,最終在孔甲時代消失?這一難題困擾著中國人。推測可能有多種原因。

- 戰爭是一個可能的原因。從上古時代龍族隨華族征戰到黃帝時代的統一之戰,龍族頻繁參與。戰爭常常伴隨著巨大的破壞力,即便是強大的龍族也可能在戰爭中受到重創,大量死亡。黃帝與蚩尤之戰的傳說顯示蚩尤一方戰斗力強大,曾令黃帝一方陷入困境。后來在玄女(或被認為是上古真人之一)與龍族的幫助下,才最終戰勝了蚩尤確立了勝利。
- 疾病也可能是一個原因。在中國古代記載的大型瘟疫中,從漢初至清末的2113年間,至少發生了321次,造成了許多人員死亡。雖然龍族的生命形式不同于人類,但同樣可能面臨特有的龍族疾病或瘟疫,導致大量減員。
- 最終,可能是上述兩種情況共同作用,導致龍族逐漸衰落,在夏孔甲時代后幾乎消失,最終成為傳說。隨時間推移和考古證據增加,專家稱華族古人臆想,將各種動物特征拼湊成龍圖騰。

越來越多考古證據證實古代傳說,包括夏朝,在夏朝之前,傳說中的上古真人帶領龍族征戰四方,黃帝與蚩尤的統一大戰,以及大禹時龍族助華族治水,這些故事是否真實存在?也許缺乏足夠的考古證據,但這些傳說有可能是那個時代真實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