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些年來各國的探月任務都把探索月球背面當成了主要目標,而中國最近發射升空的嫦娥六號則身負一個重要任務,這個任務就是前往月球背面采集月壤并返回,之所以這樣做是為了幫助科學家分析月球土壤的結構,能夠讓人們對月球刻的了變得更深刻一些。

中國在月球表面挖土其實已經不是第一次了,比如2020年底,嫦娥五號就曾經執行過相似的任務,只不過嫦娥五號登陸的地方是在月球的正面,嫦娥五號的挖土任務是中國的第一次月面挖土任務。在整個世界范圍內,加上嫦娥五號執行的任務,人類曾經在月球上挖土次數達到過十次,上個世紀NASA發射的阿波羅號有六次成功登上月球,而且每一次登上月球后都會挖土返回,總共帶回了380公斤的月球土壤樣本,蘇聯的航空飛機也曾執行過三次無人采樣任務,總共帶回了326克月球的土壤樣板。

所以從月球上采集土壤樣本并安全返回已經不是一個困難的問題,真正難的事情是如何從月球背面采集樣本并返回,月球是地球上的唯一一顆天然衛星,月球的自轉速度和公轉速度趨向同步。這種情況也就導致月球只能夠直面地球,所以我們站在地球上是根本無法看到月球的背面,地球背面的環境也就成為科學盲區。

月球背面除了是視野盲區之外,也是無線電盲區更是通訊盲區,任何飛到月球背面的探測器都沒有辦法和地球直接建立聯系,所以月球背面可以稱得上是月球禁區。人類為了更好的探尋月球背面的自然環境,只能通過在月球背面挖掘土壤并帶回的方式來分析月球背面土壤的成分,這樣能夠幫助科學家更好的判斷月球背面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