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星對于人類來說,與其他星球相比,距離地球較近。人類對金星的了解相對有限。探測器在月球和火星上可以長時間工作,但在金星上的工作時間只能按分鐘計算,導致金星研究資料相對較少。

金星的環境
金星的全面觀測始于蘇聯探測器登陸并傳回照片。金星擁有濃厚大氣層,無法直接通過望遠鏡觀測,令人充滿遐想。探測器登陸后揭示金星環境如同地獄般惡劣。金星地表干燥極端,溫度高達400攝氏度以上,無法維持液態水。以前認為金星有海洋,但科學家現已確認金星從未有過海洋,因此不存在海洋消失的情況。金星極端干燥,但并非沒有“降雨”,實際上金星經常有硫酸雨。然而,這種雨的腐蝕性極強,導致蘇聯探測器很快報廢。即使探測器未被腐蝕,也難以持久工作。硫酸雨后通常有大量硫酸霧,生存在這種環境下極為困難。

金星的火山
金星上最普遍的現象莫過于火山。惡劣環境的直接原因是溫室效應,更根本的原因是頻繁的火山活動釋放二氧化碳,導致熱量積聚。科學家認為,金星的火山可能仍處于活躍狀態,火山活動極大地影響了地表結構,如形成典型的火山盆地。金星上也有裂谷和峽谷,如同火星上的水手峽谷一樣。金星上這些地貌的形成因素與地球截然不同,因為金星沒有地球上的板塊運動,板塊情況與地球差異很大,造成了內在根源的不同。

金星也有隕石坑,但相較于其他大行星,金星的隕石坑數量較少。這是因為隕石在進入大氣層后會受到大氣層的消耗,而金星的大氣層比地球更濃厚、溫度更高,使得大部分隕石無法在金星表面留下隕石坑。相比之下,火星的隕石坑數量要比金星多得多。個別隕石進入金星以后,即便是形成隕石坑,也會在火山運動后,被火山的巖漿覆蓋。對于金星來說,火山是金星地表的塑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