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之網是星系的成長場所,它們在和周圍的環境發生相互作用時改變自身的形狀、顏色和活動,也在這個過程中得到成長。星系的演化會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其中位置因素最為重要,不同的位置意味著不一樣的密度、溫度和壓力,這會影響星系的成長速度。

星系的成長
有專家指出,星系可以處于星系團或者星系群當中,也能處于被稱為“場”的較為孤立的區域,和其他區域相比,這種區域的特點是密度較低,受到其他天體的引力作用較小。通常星系團和星系群中的星系會經歷更加強烈的引力作用和碰撞,導致氣體被剝奪或者加熱,從而導致恒星的形成被抑制或者增強。相對之下場中的星系則較為安靜,它們擁有更加穩定的氣體和恒星形成條件,受到外界干擾較小。

星系的環境
堪薩斯大學物理和天文學教授格雷戈里·魯德尼克及其研究團隊指出,鏈接星系團的氣體、塵埃和恒星的細長絲狀結構也是影響星系演化的重要因素,星系沿著一條路徑進入這些細絲,在進入星系群和星系團之前,第一次經歷致密環境。大多數進入的星系都是沿著宇宙網的“超級高速公路”路線進入,只有一少部分走的是“鄉村路線”,這些星系進入時沒有和周圍的環境發生太多的相互作用。

恒星的減少
星系在宇宙網中遇到高密度環境,會改變內部壓力,主動從星系中剝離氣體或者剝奪未來的氣體供應破壞重子循環,導致星系團中心的星系恒星工廠由于原始材料被熄滅而停止運轉,不再有新的恒星產生,這種情況會導致恒星形成的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