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作為我國法定節假日,已經有一千多年歷史,但要知道的是,端午節是用來紀念屈原的節日,所以要讓孩子明白這一點,而不是只知道端午節放假,下面盤點了一二年級端午節古詩四句十首,通過一些很簡單的古詩,來了解節日背后的意義,了解古代文人雅士是如何紀念端午、紀念屈原的。
端午節古詩十首
端午
作者: 江南靖士
浴蘭包粽念忠臣,千古不亡湘水身。
當日楚王憎逆耳,隨將一國殉靈均。
和端午
作者:張耒 朝代:宋
競渡深悲千載冤,忠魂一去詎能還。
國亡身殞今何有,只留離騷在世間。
同州端午
作者:殷堯藩 朝代:唐
鶴發垂肩尺許長,離家三十五端陽。
兒童見說深驚訝,卻問何方是故鄉。
己酉端午
作者:貝瓊 朝代:元
風雨端陽生晦冥,汨羅無處吊英靈。
海榴花發應相笑,無酒淵明亦獨醒。
午日處州禁競渡
作者:湯顯祖 朝代:明
獨寫菖蒲竹葉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甌江死,舟楫何勞吊屈來。
端午日
作者:殷堯藩 朝代:唐
少年佳節倍多情,老去誰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趨習俗,但祈蒲酒話升平。
鬢絲日日添白頭,榴錦年年照眼明。
千載賢愚同瞬息,幾人湮沒幾垂名。
端午日賜衣
作者:杜甫 朝代:唐
宮衣亦有名,端午被恩榮。
細葛含風軟,香羅疊雪輕。
自天題處濕,當暑著來清。
意內稱長短,終身荷圣情。
乙卯重五詩
作者:陸游 朝代:宋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兩髻,艾束著危冠。
舊俗方儲藥,羸軀亦點丹。
日斜吾事畢,一笑向杯盤。
五月五日
作者:梅堯臣 朝代:宋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嘗奈讒謗,徒欲卻蛟龍。
未泯生前恨,而追沒后蹤。
沅湘碧潭水,應自照千峰。
五絲
作者:褚朝陽 朝代:唐
越人傳楚俗,截竹競縈絲。
水底深休也,日中還賀之。
章施文勝質,列匹美于姬。
錦繡侔新段,羔羊寢舊詩。
但夸端午節,誰薦屈原祠。
把酒時伸奠,汨羅空遠而。
從上學開始,就知道端午節放假,但很多小學生根本不知道節日背后的意義,而通過一二年級端午節古詩四句,就能夠很好的幫助孩子了解端午節,也應該讓他們了解傳統節日應該做些什么,例如各地的風俗活動,賽龍舟、放船燈之類的。
端午節的習俗
端午節的民間習俗很多,因各個地方的文化不同,所展開的習俗活動也就不太相同。不過大體都是圍繞著祭龍、祈福、攘災這三個方面所展開,是人們對于祖先的懷念和對趨福避禍的愿望,一般會......【查看詳情】
端午節五黃指的是什么
端午有個說法叫“五月五,五黃三百過端午”,因為五月又稱五黃月,所以在端午節開始吃“五黃”,而這五黃,普遍認為是黃鱔、黃魚、黃瓜、咸鴨蛋黃及雄黃酒,但也有說法是用黃豆替代......【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