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傳統的節日端午節,相傳端午節主要是為了紀念屈原,在當時屈原懷有愛國之心,但是遭受到朝中寧城的陷害,導致流放他鄉,于是走到泊羅江,正好看到自己的國家楚國被秦國進行攻打,自知楚國已經正在走向滅亡,內心非常的憤怒,于是跳江選擇自盡。

端午節的由來
最早是在西晉名臣周處當中的《風土記》出現的端午一詞,成為后來人們作為傳統節日重要的參考,端午節的由來有著不同的說法,最多的就是為了紀念屈原的死亡。
端午節的風俗
1. 賽龍舟
端午節主要的風俗之一賽龍舟,相傳在古代的時候楚國人因為舍不得屈原投江而死,有很多人自愿組織劃船拯救屈原,結果到達湖中時屈原不見蹤跡,于是每年的5月5日人們都會以劃龍舟的方式來紀念屈原,主要是將江中的魚全部的驅散,避免他們吃掉屈原的身體。
2. 吃粽子
傳統的習俗吃粽子,粽子的花樣種類非常的多,最早吃粽子就是紀念屈原,提前將粽子包好,在夜晚的時候煮粽子,早上起來食用,粽子是用河邊嫩蘆葦葉,其他的地區則是用竹葉,傳統的粽子形狀就是三角形,用糯米包粽子。,里面擱上紅棗。
3. 香囊
在端午節時期,小孩子要佩戴香囊,相傳有驅邪的寓意,可以作為裝飾掛在床頭,香囊當中有朱砂、香藥、雄黃,外面則是用絲布包裹,然后再使用五色線捆綁,在南方城市部分的女子在端午節送香囊來表達個人的愛意。
4. 插艾
端午節的時候人們習慣插艾,在打掃庭院的時候掛上艾枝,撒上雄黃酒,有效的做到殺菌,預防疾病,驅趕蟲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