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職分流是什么意思?是指學生根據學習成績和興趣愛好,來選擇進入普通高中或者高職高專學習,在1985年制定的普職分流中,從初中畢業就開始普職分流,但2022年5月1日施行的職業教育法中對普職分流進行了修改,讓備受歧視的職業高中,與普通高中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從而鼓勵多種層次和形式的職業教育。
一、普職分流的意義
1、所謂普職分流,理論上是指中考之后,根據學習成績和興趣愛好,來選擇進入普通高中或中等職業學校學習。實際上就是考試成績前50%進入普通高中學習,后50%進入職業學校學習,從而實現普職分流,這是1985年出臺的教育體制改革。
2、新普職分流,從2022年5月1日開始,明確職業教育是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類型,也就說是,職業學校的學生,在升學就業、職業發展等方面,與普通高中的學生享有平等的機會,職高既能參加5月的職業高考,也能參加6月的普通高考,從而避免部分家長和學生出現職業教育低一等的看法。
二、普職分流的必要性
不可否認的是,絕大多數都是成績差的,才會接受職業教育,因為成績差,才上不了普通高中,因此才會飽受爭議,但實際上職業教育也是高中階段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至少能夠在不想接受基礎教育的情況下,進入社會后擁有一技之長。
另外我國當前社會的崗位需求和人才的供應存在比例失調,每年大量基層崗位非常缺人,同時也大量缺高技術型人才,反而普通高中進入社會,或普通大學畢業進入社會,并沒有職業教育出來的技術性人才好找工作。
但過去職業教育重點在培養技術方面,導致忽視了學生的素質教育和文化教育,所以給人一種“不入流”的印象,如今在“普職協調發展”的方針中,就是對現在的職業教育環境做出整改和調整,但并不是部分人認為的取消“普職分流”,而是增加職業教育的文化課比例,加強學生的素質教育和文化教育,并且能夠繼續攻讀大專或本科學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