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支紀年法是指中國傳統(tǒng)的紀年歷法。干支紀年是指古代以來就一直使用的紀年紀法,干支是天干和地支的總稱,將干支順序相配正好是60為一個周期,周而復始不斷循環(huán)記錄,這也就成為了干支紀年,干支紀年以每年農(nóng)歷正月初一進入新的一年。

天干地支的產(chǎn)生包括在氣象學中北斗斗柄所指的方位,在《鹖冠子·環(huán)流》中就介紹:“斗柄東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天干地支包含陰陽五行,不光有時間概念,在空間方位中也有詳細的描述,在《淮南子·天文訓》一書中就有詳細的記載東方“甲乙、寅卯,木也”,主春;南方“丙丁、巳午,火也”.在我國古代采取天干地支這種算法作為計算年月日時的一種古老方法,將天干地支按照相應的順序,不重復地搭配起來,用做紀年紀月紀日紀時的一種代號,將天干中的某一個字擺在前面,后面再搭配地支中的某一個字就能夠組成天干地支,如果天干是從甲字開始,地支就會以子字開始。

最早在王充所寫的《論衡.物勢篇》就以地支十二解釋了十二生肖的來源。用12種動物代表了12地支,成為了十二生肖年。在十二生肖年中但凡是帶有子的干支年被稱之為鼠年,只要是在這一年里面出生的人都是屬鼠,在含有丑的干支年代表的是牛年,在這一年出生的人都是屬牛,以此類推將通過表格的方式結(jié)合了十二地支這六十對干支,天干擁有6個循環(huán),地支擁有5個循環(huán)加一起正好是六十,也被稱之為六十干支,按照這種順序六十年一個循環(huán)也被叫做六十花甲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