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山周先生在被貓抓后反復發燒,身體發冷,出現肘部淋巴結腫大等癥狀,被醫生診斷為“貓抓病”。被貓抓是存在一定風險的,引起這種疾病的是漢氏巴爾通體,病原體的主要宿主就是貓,因此被貓抓就可能會得“貓抓病”。

什么是貓抓病
“貓抓病”在醫學上被稱為CSD,首次在1950年被發現,經過研究發現得這種病的有80%的情況都與被貓抓、被貓咬傷有關,此外如果被狗、猴、兔咬傷的話也有可能患上CSD。CSD也被稱為良性淋巴網狀組織細胞增生癥,所以在得了“貓抓病”后最明顯的癥狀就是局部淋巴結腫大,像中山的周先生被貓爪后的10天開始出現癥狀,最大的腫塊已經有雞蛋大小,同時伴有低燒癥狀,醫生通過檢測后發現了周先生身體里有“貓抓病”的病原體,于是確診貓抓病。

貓抓病會傳染嗎
被貓咬傷后,傷口接觸到貓的唾液就可能被傳染“貓抓病”,這種病原體是由貓傳染給人的,人和人之間并不會發生傳染,病原體進入身體后能在身體里潛伏3-10天,也有極少數能潛伏好幾個月甚至一年。在感染“貓抓病”后,被抓咬傷的地方會出現紅色斑丘疹,1周之后會逐漸消退,少數人傷口會出現化膿的情況。

如何預防被貓抓傷
醫生建議,如果家里養貓的要按時給貓驅蟲,注射疫苗,可以預防疾病的發生以及傳播,如果被貓抓傷一定要及時就醫,不要有僥幸心理,尤其是外面的流浪貓。研究發現,1歲以下的小貓更容易感染“貓抓病”的病原體,如果孩子自身的免疫力比較弱就不要和小貓接觸,即使接觸了一定要用肥皂水洗干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