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網信辦在全國范圍內啟動的“清朗·網絡戾氣整治”專項行動圍繞社交、短視頻、直播等重點平臺類型集中整治“開盒掛人”行為,深挖“開盒”背后產業鏈發現有“內鬼”在兜售各類隱私。

今年7月,大學生金萌(網名)被“開盒”,接二連三的恐嚇電話和短信砸向金萌的手機,她的微博、微信等社交軟件難以使用,剛剛清空未讀消息,不到一分鐘的時間里又竄出來爆滿的信息,騷擾信息讓金萌快要崩潰,回憶自己被“開盒”的場面,她仍然感覺到后怕,平時經常救助流浪貓狗,今年4月和一群同樣關心這類流浪小動物的伙伴一起在舉報了在網絡上看到的有人兜售虐貓短視頻的事件,隨后對方賬號被封,結果卻導致金萌遭到了對方的報復。

相關人員經過對“開盒”背后的產業鏈進行深挖,發現很多公民的個人信息被從各種渠道泄露,這個事情是一環接著一環的,大量公民的個人信息在不法分子手中的數據庫里面,這些庫被稱為“社工庫”,只要擁有被“開盒”人的社交帳號,就能獲得他的手機號,進而查詢到身份證號,看到身份證上的照片,甚至了解到其家庭關系,并沒有什么技術含量。在“社工庫”群組中,可以看到五花八門的信息,比如50元查單人戶口、400元查全家、500元查外賣地址等等,一位自稱當過電話客服的“社工庫”運營者稱,當時自己只是基層員工,不過掌握著很高的后臺系統權限,什么都能查到。還有運營者稱,“內鬼”已經成為主要的“供貨”力量,在各系統內部有人,這些信息就很容易能查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