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中也并不太平,美國衛星2次接近中國空間站,他們可能意圖所使我們對天文的觀測。美國在航空衛星研究方面,可能未必要比中國多么超前,可是卻提早了幾十年,導致美國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領先的優勢。首先第一優勢就是美國擁有眾多星鏈衛星,在之前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還發射了衛星星鏈,曾在2次當中故意接近中國空間站,對于我國空間站和航天員的安全造成了威脅。
星鏈衛星的所作所為
我國空間在為了避免意外的發生,只能耗費燃料實施了緊急避險措施,事實上這已經并非是美國新鏈衛星干擾其他航天器或者衛星工作了。早在2019年歐空局的風神衛星就差點和星鏈衛星撞上兩者,最近時僅距離4公里,由于風神要比星鏈貴多了,所以歐空局也實施了緊急避險措施。

星鏈衛星沒有好名聲
在目前航空航天界和天文學界新能衛星的名聲并不好,因為它們的數量實在太多了,馬斯克在2015年宣布的星鏈衛星數量就已經多達1.2萬顆了。但是后來該計劃數量又提升到了4.2萬顆,如果這4.2萬顆小型衛星在未來幾年內全部到位的話,整個近地軌道將變得無比擁擠,包括中國空間站在內的一大批航天器都會受到影響。再加上星鏈,衛星本身會反光,所以給地面天文觀測也會帶來負面影響,一排排新鏈每隔幾十分鐘就會闖入地面天文臺的觀測視線中,以至于好多天文學家都發聲,馬斯克的星鏈衛星正在鎖死天文學觀測。

航天器會受到怎樣的影響
星鏈計劃早期把必須分成3層,也就是3個軌道高度,以此來實現對地球的信號全覆蓋,從低到高分別為340公里,550公里,1110公里。360公里到430公里是國際空間站和中國空間站的高度,星鏈衛星雖然不在這個高度停留,但總會路過這個高度,當它們變軌經過這里時,中國空間站的安全就會受到威脅。并且新的衛星提升軌道高度的過程中,其他剛好路過的衛星也會受到威脅,面對這種威脅,無論是其他衛星還是空間站,能做的只有避讓。畢竟星鏈衛星太便宜了,一換一根本不吃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