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壓輸電技術在中國的發展,那可真是從無到有,從落后到先進,風速發展,最終成為世界的引領者,所謂的特高壓就是指電力傳輸在±800Kv(千伏)以上的直流電或1000Kv以上的交流電。電壓達到如此高度,才能稱之為特高壓,特高壓輸電具有傳輸距離遠,輸送容量大和耗損低的特點,也是遠距離輸電的不二之選。大高壓的輸電效率是超高壓的5倍以下,而耗損卻比超高壓低一半以上,送得多浪費少,特高壓自然更受歡迎。
用特高壓來輸電是逼迫下的舉動
我國主要用電企業集中在東部,沿海地區之前還可以通過就地建設火電廠的方式解決,不過隨著環境壓力越來越大,我國這樣的發展也受到了限制,清潔能源建成為主流后,東部沿海地區的能源危機日趨嚴重。經濟發展離開能源考慮不行,而清潔能源如水電、風能、光伏等,主要中西部地區優勢更大,如何把中西部地區的電力輸送到東部用電地區,成為我國電力行業優先解決的大事。正是因為我國面臨著這種能源格局,才逼著我們技術人員不得不大力研究特高壓技術。

特高壓是中國智慧的結果
什么事情能夠難得到中國人,我國的特高壓技術就是從那個時候逐漸從無到有,從落后到先進,經過飛速發展,這才引領了整個世界。當年中國研究這個技術的時候,歐美國家還紛紛嘲笑過中國,覺得沒有他們幫助中國,包括什么都做不成,最后他們卻被中國的舉動啪啪打臉。而中國不斷成功了,還向全球出口行業標準和技術,也就意味著其他國家如果想要學習特高壓技術,那么就必須得先學中國字,也就相當于將中國基礎文化推向了全世界。

中國技術被迫不得不成長
因為中國早就知道一旦落后就要挨打,因此我國的技術人員可謂是拼了命的進行研制研發,最終短短幾十年的時間,就把特高壓搞成了全球第一,除了客觀環境之外,有另一個原因就是中國想讓人刮目相看。當年瑞典建成了全球第1條330千伏的輸電線路,我國才僅僅成立3年,沒有能力建設出110千伏的線路,那時候的中國對比世界來說,落后了不止20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