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恒星的亮度超出預計,通過天文學家的理論認為這是由暗物質驅動的,并且天文學家還認為宇宙年齡或為256億年。我們看到的恒星或者一些星系,其實只占了宇宙質能總量的5%,剩下的物質有25%是由暗物質組成,還有70%的組成則是暗能量。天文學家們認為暗物質只會產生引力,并不會與任何物質發生作用,這也是為何科學家們意識到暗物質的存在,卻沒有真正去探測到過暗物質。

早期宇宙空間與如今不同
科學家的研究表明,暗物質在早期的宇宙當中,不僅是宇宙空間的填充物,參與了黑洞的形成,甚至在氫元素還不足以形成的恒星之前。早期宇宙中就已經存在由萬物只坍塌而形成的恒星,它們的亮度沿遠超現階段的正常物質形成的恒星。這樣的發現是通過韋伯望遠鏡拍攝,早期的星系通過分析得知的,因為其拍攝過程中能將內部的恒星拍攝的相當清楚,也才了解到早期星系內的橫向亮度,要比現在理論預測的亮度更高。

為何暗物質構成的恒星亮度更高
正常恒星當中是由氫元素和重元素構成的,這樣的恒星亮度并不會特別的出眾,可是由暗物質構成的恒星內部卻存在理論粒子。這種粒子是重型且只弱相互作用的例子,它們位于早期恒星的核心區域,會被恒星的質量壓縮到一個相當高的水平,并因此釋放大量的能量,從而推高恒星的溫度與亮度,這也是為何早期的恒星亮度要比如今更高的原因。

早期恒星亮度更高的另一種猜測
當然還有一部分天文學家認為,宇宙早期擁有著更高亮度的恒星,之所以會隨著時間到如今變得不怎么亮,是因為其年齡被估計錯了。我們所看到的最亮的恒星,曾被認為是遠古恒星,事實上也可能是這顆恒星只代表宇宙發展到中期的現象,并非是我們之前認為的宇宙大爆炸后剛開始的第1批恒星。如果這樣來說的話,宇宙的真正年齡可就不是138億年,而是256億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