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可能存在生命。火星是太陽系八大行星之一,直徑約為地球的53%,自轉軸傾角、自轉周期與地球相近,公轉周期約為地球的兩倍。千百年來,科學家一直在研究火星是否存在生命。火星和金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行星,科學家普遍認為金星代表地球的過去,而火星則是地球的未來。1969年人類首次成功登月后,進軍火星的愿望在人們心中升騰。科學家們急切地制定了火星探測計劃。

蛋白石的發現
早在大名鼎鼎的好奇號登陸火星之前,他的前輩——勇氣號火星車,就在火星上拍到了一種不太正常的石頭。這些石頭長著枝丫,一如纖纖手指;或者包成結核,形似淺海生物。勇氣號使用小型熱輻射光譜儀測量了火星的礦物成分,發現其中含有無定形的二氧化硅,即常見的蛋白石。這一發現表明,這顆寂靜荒涼的星球至少存在生物圈最底層的分解者——細菌。因為只有細菌才能幫助火山熱液形成這樣的結構。這是最早的生命痕跡存在的證據。
生命的必需品——水
2000年12月4日,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發布了火星“環球探測者號”衛星拍攝的火星沉積巖照片。專家據此推斷,數十億年前,火星上存在湖泊,可能留下了生命的痕跡。美國太空研究人員根據這張照片表示,照片中的沉積巖層與地球上由水流形成的巖層相似。這些巖層的年代可追溯至35億至43億年前,很可能是干涸的"馬丁湖"的湖床。這一推斷進一步支持了火星上存在生物的理論。2001年4月7日,"奧德賽"火星探測器成功發射。美國太空總署此前公布的數據顯示,火星南半球可能存在冰水。隨后,科學家分析了"奧德賽"傳回的信息,發現火星表面淺處可能藏有數量驚人的冰水,超乎想象。
據初步估計,火星地下的冰層深度因緯度而異。在南緯60度地區,冰層距地表約60厘米。而在南緯75度地區,這一深度僅為30厘米。除南半球外,北半球也存在類似情況。據質量測算,火星地下含水層中冰凍水可能占20%至35%。

2001年2月26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宣布發現了火星上可能存在原始微生物的新證據。科學家們檢測了一塊在南極發現的火星隕石,在其中發現了呈長鏈狀排列的磁晶體,這種排列形狀通常是微生物作用的結果。聲明指出:“我們發現的這種長鏈是微生物作用的產物。如果沒有有機體的作用,這種磁性長鏈會因磁力而崩塌。”鏈中的每個磁晶體都是微小的磁鐵顆粒,而磁鐵是鐵的氧化物,類似于鐵銹。

1994年,《俄羅斯時報》的一篇關于火星生命的報道驚人。報道稱,1979年,美國航天中心在研究"海盜"號探測器拍攝的火星照片時,意外發現了斯芬克斯的圖像。當時未引起研究人員重視,結果這張照片被一名前聯邦德國的計算機程序設計人員購買。經過電腦處理,發現原本被認為是電波干擾形成的鼻孔、項鏈、眼睛和嘴中的牙齒都是真實存在的。據推測,火星上的斯芬克斯像約1.5公里高,1.3公里寬。研究人員認為,要建造如此巨大的雕像,必須是高度先進的文明社會才能做到。斯芬克斯像和金字塔的構造材料尚不明確。通常情況下,火星上的塵暴會在5000至1萬年內抹平一般的路面。從照片上看,這些道路基本保持完整,甚至有些是繞過坑洼修建的。這可能意味著城市的歷史并不十分悠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