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無法簡單用“寒冷”來描述,因為溫度取決于微觀粒子的運動程度。微觀粒子運動劇烈,溫度就高。當微觀粒子停止運動時,溫度達到絕對零度:-273.15℃。我們雖無法達到絕對零度,但可使用激光囚禁原子以接近極低溫度。

下圖是2018年5月在國際空間站的一次冷原子元實驗,一個裝有激光器、真空室、艙室和一把電磁“刀”的實驗盒,用激光抵消原子的熱運動,使原子接近絕對零度!實驗達到了有史以來人類能夠達到的最低溫度:比絕對零度高出大約十億分之一度!
上述溫度的表現方式,我們可以引申出,在地球上最豐富的就是物質,比如大氣海洋和巖石等,它們的熱運動方式表現在溫度上,因此我們能感知它們的冷熱!在太空中空無一物?因此它的表現就是絕對零度?事實并非如此。太空并非真空,即使在星際空間,每立方厘米仍有數個原子。在星系間宇宙空間,可能每立方米僅有1-2個原子。即使這些原子熱運動激烈,其宏觀溫度表現微弱。除顯性物質外,理論上還存在。
1.暗物質
據傳說,暗物質僅通過引力參與作用,不受其他力影響,如電磁力(熱運動),因此微觀熱運動中找不到暗物質的宏觀溫度表現。人類只能大尺度計算其分布,但迄今沒有直接證據證實其存在。
2.暗能量
與暗物質不一樣,暗能量被認為均勻存在于宇宙中,它只參與斥力作用,密度大約是10^-26千克/立方米,當然我們也不能在熱運動的表現中發現它的存在!

烏木喉是怎么死的?
剛剛上文說了,太空中不過是沒有物質或者物質極少而已,那么烏木喉掉入太空不是有物質了么,為何會結冰凍死?這我們得了解下在太空中的幾種熱量散失方式:
1、傳導
太空物質太少,傳導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2、輻射
人體溫度并不高,輻射效率還是比較低,短時間熱量散失也可以忽略不計。
3、失壓體液沸騰帶走大量的熱
據傳言,暗物質僅受引力影響,不受其他力影響,如電磁力(熱運動),因此在微觀熱運動中找不到暗物質的宏觀溫度表現。人類只能通過大尺度計算其分布,但至今未找到直接證據證實其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