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們聽過這樣一則故事,那就是鑿壁偷光,講述了一個貧窮人家的孩子為了在漆黑的環境下讀書,而想到將墻壁鑿出一個小孔,這樣可以借光照亮書籍的故事,這也教會了我們即使在艱苦的環境下也要創造條件讀書,那么鑿壁偷光的主人公是誰呢?他就是匡衡。
鑿壁偷光的主人公:匡衡
匡衡,字稚圭,東海郡承縣人,是西漢的經學家,官至丞相??锖饧沂来鷦辙r,但匡衡自己十分好學,因此也流傳出了鑿壁偷光,人人稱贊的故事故事,他勤奮刻苦,但由于家境貧寒不得不通過幫工來獲取買書的錢。
還有一次,匡衡在同鄉的大戶人家里做傭人,被主人家的書閣所吸引,便提出不要報酬,主人很奇怪,匡衡卻說:“希望能把主人的書通讀一遍”,因此主人便借書給他看,于是匡衡成了大文學家。但這樣一個好學刻苦的人卻因做官后舉報罪臣,但也因此被同僚遠離,落得不好的下場。
匡衡的結局
元帝后期,宦官石顯為中書令。仗著有皇帝的寵幸就結黨營私、把持朝政、壓迫人民,但沒人敢舉報他。直到成帝即位后,匡衡上任彈劾石顯,列舉他所犯下的罪行,并揪出黨羽。雖然這為漢朝的發展鏟除了障礙,但自己也因正直無畏而被同僚離隙,反而被人彈劾,隨后被貶為庶民,回到故鄉后沒幾年就病死了。
鑿壁偷光的啟示
從匡衡的故事中可以看出,外因并非決定性的因素,在沒有條件的情況下也可以創造條件,這說明事物的發展起決定作用的是內因,外因是必須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且外因只是影響實物變化的條件。所以說一件事情能不能過成功不再與外部條件的變換,而是在于自身堅定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