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鑿壁偷光都十分了解,講的就是古時候有一個人家里窮,沒有油燈看書,于是就在自家墻壁上鑿一個洞,借鄰居家的燈光看書。那么鑿壁偷光是出自誰的苦學故事了?這個人就是西漢時期官拜丞相的匡衡,只不過他最后的結局并不怎么好。
鑿壁偷光是出自誰的苦學故事
匡衡,西漢時期著名的經學家。匡衡小的時候家里很窮,但是從來沒有磨滅自己讀書的志氣,鑿壁偷光就是匡衡熱愛學習的見證,也正是因為匡衡有著這樣的學習態度,所以匡衡長大后也注定可以成就一番大事,果不其然,后來的匡衡被漢元帝賞識,仕途順利,直接當上了丞相。
可以說匡衡算是靠刻苦讀書成功改變自己命運的一個典范了。匡衡為官大半的時間其實都是不錯的,朝廷中出現了奸臣沒有人敢直言進諫,但是匡衡敢,很好的維護了朝廷當時的穩定局勢。不過后來隨著匡衡官職越來越大,匡衡也開始變得腐敗起來了。
漢元帝時期,匡衡被封為樂安侯,匡衡利用自己的職務便利,非法擴張了自己的封地四萬多畝,到了新皇帝繼位的時候這件事就被人告發了。這一下,匡衡算是真正的一夜回到解放前了,直接被皇帝貶為庶民了。不過這對匡衡來說也算不錯了,至少保住了自己的性命,自己該享福的也已經享完了,當個平民百姓也不錯。
其實像匡衡這樣年少時候努力刻苦讀書后來性格轉變的不少,例如李紳就是這樣,就是《憫農》的作者,寫出了那樣的千古名詩,但是當官后卻經常浪費糧食,只知道享樂。這也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那就是環境真的可以改變一個人,不過我們也應該相信,真正意志堅定的人也不害怕任何的變化,會永遠堅持自己的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