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顆叫做Nube的矮星系引起了天文學家的注意,人們發現的它的特征和現在的暗物質理論預測有些不符,可能對暗物質理論的地位形成挑戰。矮星系是由數千到數十億顆恒星組成的小型星系,發現的Nube是一顆極端矮星系,它的恒星分布較為稀疏,幾乎看不到發出的光。

在西班牙語種,Nube的含義是“云”,這是發現這個矮星系的研究團隊中一位成員的五歲女兒提出的命名,它是在科研團隊重新分析斯隆數字巡天數據時發現的,這是一個對夜空進行系統觀測的項目,人們用它收集了大量的天文數據,也形成了現在范圍最大、內容最詳細的天文數據庫,人們從這一數據庫當中發現了一個異常的數據,就是Nube。

Nube的性質和人類現在對星系的認識相悖,它比較暗淡,比目前大多數已知的矮星系要暗淡10倍左右,它的分布也比較稀疏,寬度比其他擁有同樣恒星數量的矮星系大10倍以上,這種狀態違背了一些傳統認知,一般來說星系的核心是密度最高的區域,逐漸向外遞減,Nube的質量密度從內到外幾乎沒有變化,有人好奇它是通過怎樣的性質保持在一起的,但現在沒有得到合理的解釋。

天文學家通常認為星系當中的引力異常由于暗物質引起,這是一種不與光發生反應的物質,人類并不了解它的起源,但這種物質占據了宇宙質量的絕大部分,一些宇宙中尚未探明的現象都被人們歸類到暗物質上面。星系的旋轉速度、星系團的質量分布、引力透鏡效應等等都和暗物質有關,Nube有可能是暗物質的一種新型展示方法,或者是人們尚不了解的物理過程變化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