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國玉璽是中國古代帝王的寶印,而傳國玉璽則在所有的寶璽當中無疑是最為寶貴的,有關它的傳說幾千年來也無不充滿了神秘的色彩。這枚玉璽之所以稱為傳國玉璽,與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秦始皇有關。現如今,秦始皇的傳國玉璽究竟在哪?
自卞和發現和氏璧后,它一直是楚國王室的重器,后來楚王將它賞賜給了大臣。之后。和氏璧下落不明。后來,和氏璧流傳到了趙國。這塊和氏璧在趙國時還引出了一場著名的歷史劇并留下了一個成語“完璧歸趙”。后來秦滅趙國,和氏璧最終還是落到了秦王手里。
秦始皇把和氏璧定為傳國璽,令丞相李斯在玉上刻“受命于天,既壽永昌”希望代代相傳,沒想到在秦二世手里就亡了國。劉邦進咸陽后。子嬰獻上和氏璧交給劉邦。到了西漢未年,外戚王莽奪位。當時的皇帝劉嬰才兩歲,傳國璽由漢孝元太后代管。
據《漢書·元后傳》記載,當王莽讓弟弟王舜向漢孝元太后索要時,漢孝元太后破口大罵,說著漢孝元太后憤怒地將傳國玉璽摔在地上,國寶被摔得缺了一個角。后來雖然后來用黃金鑲補著,但自此留下瑕痕。
傳國璽再一次失蹤是在東漢末期。那時政局動亂,漢少帝連夜出逃把傳國璽落在宮中,等他回來時,傳國璽已經不見了。不久,長沙太守孫堅征討董卓時。在洛陽城南甄官并中找到了這枚傳國璽。從這以后一直到唐代,隨著政局的動蕩和少數民族的南下,傳國璽不斷易主。唐高祖李淵得到傳國璽后,把璽改稱為寶。傳國璽最終在歷史上失蹤是在五代。從宋太祖時,就再也沒有人見到過這塊刻有“受命于天,既壽永昌”的傳國玉璽。
不過,有關發現傳國璽的記載卻不絕于書。如北宋紹圣三年,咸陽段義在河南鄉挖地基蓋房時,竟挖出一玉印。經十多名翰林學士鑒定,為秦制傳國璽。明弘治十三年,有人又發現傳國玉璽,不過,皇帝認為這不是真的,清朝初期。據說宮中藏有一枚刻祖“受命于天既壽永昌”的玉璽。
然而,當這枚傳國玉璽卻遭到乾隆皇帝的冷落。連皇帝都認為這枚玉璽是假的。照這樣看來,這枚所謂的傳國玉璽也是偽造出來的,并非真正的國寶。那么,真正的傳國玉璽流落何方?可惜的是,傳國玉璽至今也沒被發掘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