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萬物,天地之間被分為三界,指天上、地上人間、冥界,人間是三界的中心。一直在民間流傳著有十大邪神,它們有的善有的惡,有的保護著民間的人,維護著三界的秩序,懲惡揚善。
刑天
干戚之舞,猛志常在;胸腹代首,天刑何有于我。

在神話中,蚩尤起兵復仇,卻被黃帝鏟平,腦袋與身體分家,刑天為了給他報仇,一怒之下便手拿著利斧,殺到天庭中yang的南天門外,指名要與黃帝單挑獨斗。常羊山一役,最后刑天不敵,被黃帝用昆吾劍斬去頭顱。黃帝為免刑天復活,于是把他的頭顱埋在常羊山里。然而,沒了頭的刑天并沒有因此死去,而是重新站了起來,并把胸前的兩個乳頭當作眼睛,把肚臍當作嘴巴;左手握盾,右手拿斧。因為沒了頭顱,所以他只能向著天空猛劈狠砍,永遠的與看不見的敵人廝殺,永遠的戰斗,雖說是為悲劇的人物,但永不屈服的精神成為了人們心中的戰神。
夜叉
老魚跳浪,瘦蛟婆娑;巡行不已,盡職盡責。

夜叉在佛教、陰間、民間傳說中的含義不盡相同,佛經中一種形象丑惡的鬼,勇健暴惡,能食人,后受佛之教化而成為護法之神,列為天龍八部眾之一;在民間傳說夜叉鬼,陰間獨有的鬼怪生物,是陰間的鬼差,吸食人肉,現在常常被比喻成丑惡兇暴的人。
七郎
百箭穿心,心尤未死;毅魄歸來,兩狼泣下。

七郎,楊家將的第七子。宋帝同遼王商量國事,楊業同楊家八子護駕,結果被設計,大郎、二郎、三郎犧牲,四郎和八郎為遼公主所擒而招為駙馬,五郎出家為僧,楊業與六郎七郎突出重圍,暫駐雁門關,因無糧無援,乃派七郎至大營求救,潘仁美欲報私仇,趁機灌醉七郎,綁于芭蕉樹上,亂箭射死。楊業命六郎尋弟,自己逃至蘇武廟,見廟前立有李陵碑,忠奸并立,感觸良深,遂撞碑而死。后來楊門只剩一家孤寡十三人,由畬太君領陣御敵,傳為一時美談。后七郎傳為陰界專管孤魂野鬼之人。
辟邪
云路萬里,百邪不侵;西域來此,建旗羽林

一種長得又像獅子又像龍的神獸,又叫貔貅,它是龍王的九太子,以金銀珠寶為食,渾身寶氣,但是吃多了的話會拉肚子,有一天沒忍住,在玉皇大帝面前隨地便溺,玉皇大帝一生氣打了一巴掌在貔貅屁股上,結果貔貅的肛門就被封住了,從此,貔貅吃的金銀財寶就只進不出。所以現在被譽為聚財之物。
判官
君貌猙獰,君心公正;青林黑塞,唯君所命。

判官,古代傳說里的陰間官名,負責審判來到冥府的幽魂,判處人的輪回生死,對壞人進行懲罰,對好人進行獎勵。地府有十殿閻羅,每殿兩名判官,計二十名判官,黑白無常上地府的索命使者,專門接引由陽間入陰間的魂魄,也作勾魂使者。
牛頭
曾于法華領大車,剪尾跑蹄,南無阿彌陀佛。

因為在他還是個人的時候,不孝父母,死后在陰間被懲罰為牛頭人身,擔任巡邏和搜捕逃跑罪人的衙役,也是陰間的勾魂者,和黑白無常一樣。
馬面
來歷不明,土長土生;傍著牛哥,冥界逞雄。

馬面也是冥府著名的勾魂使者,和牛頭稱兄弟。都是陰間地府的官吏,頭兒是閻羅王。
龍女
貴主還宮,洞亭凝碧;柳生不在,誰會此意。

龍女,神話中龍王的女兒,觀音菩薩身邊的金童玉女,一個是善財童子,一個就是龍女了,在龍女小時候想去民間看燈會,龍王不讓去,但淘氣的龍女還是化為人形去了,但不小心被閣樓上飲茶的人潑到水在身上,化為人形的龍女不能沾到水,否則會顯出原形,龍女那是在一個沙灘上顯出原形,被路過的兩個民間人撿去要做掉,正在打坐的觀世音菩薩看到了,命善財童子前來搭救,后來龍女出于感恩也就留在菩薩旁了。
狐仙
出皎兮,勞心悄兮;有意變化,君莫笑兮。

狐貍精又名狐仙,法力高強,可幻化人形。據記載,狐貍修煉五十年可化身婦人,百年可修煉成美女,能動聽千里之外的事,擅長蠱惑,迷惑人心,千年就可與天通,成為天狐。很多神話故事都出現過狐仙,與人間凡人相戀的聶小倩,導致商亡,把紂王迷惑的五迷三道的蘇妲己,這些都是經典。
二郎神
都江堰下,千古英風;二郎在此,波瀾不驚。

二郎神,又叫楊戩,玉帝的外甥,沉香的舅舅,父親楊天佑,擅長七十二變,唯一能和孫悟空抗衡的人,生性孤傲,不愿聽別人差遣,因為其母親與凡人相戀被處死,二郎恨死了他的玉帝舅舅,玉帝也自知理虧,便封他為"英烈昭惠顯靈仁佑王",道號"清源妙道真君"。但二郎始終對這個舅舅不理不睬,堅決不在天庭居住,而是在下界受香火,帳前有梅山七圣相伴,麾下一千二百草頭神,對於玉帝是"聽調不聽宣",就是說只服從命令,沒事別套近乎。這就是"心高不認天家眷,性傲歸神住灌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