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早記錄彗星的是中國,公元前613年在《春秋》這本書籍當中第1次明確記錄哈雷彗星。早在公元前1607年時記錄了哈雷彗星回歸的跡象,自從公元前240年開始,每一次哈雷彗星出現中國都有記錄,而且有很多詳細的記錄,但是其他國家并沒有,因此古代的中國也成為世界上最早記錄哈雷彗星的國家。
哈雷彗星的周期
哈雷彗星是太陽系中的一顆彗星,一直都以橢圓的軌道圍繞太陽運動,每當彗星接近太陽時,太陽的熱量會加熱彗星表面,導致里面的物質全部被蒸發出來,因此每次掘進太陽都會釋放出非常多的塵埃和氣體。彗星的周期為76年,每76年繞太陽一周。彗星軌道周期比較長,因此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再次接近太陽。在2020年時,一顆比較大的彗星劃過北半球,當時是夏季,劃過之后還有壯麗的拖尾現象,最終成為21世紀以來最具有觀賞性的彗星回歸。上一次如此壯麗的景象是在1997年。

古代中國厄運的象征
在中國的古代時期,彗星屬于厄運的象征,無論是曾經的秦朝還是之后的宋朝、明朝、清朝都將彗星看作成為厄運的象征,甚至有很多天文學者將彗星稱之為掃把星,總認為彗星是災難來臨的象征。不僅古代中國這樣認為,連西方國家也是如此,西方國家認為彗星象征著地震、饑荒、洪水等災害,彗星預示著帝王駕崩王朝顛覆戰爭的開始。

科學的認知
在古希臘時期,一位科學家已經提出彗星的出現,是一種科學的自然現象,當時是公元前360年,直到1800年之后,丹麥的一位天文學家在著作中分析了彗星的外觀以及到地球的距離表示,這并不是地球所放射的物質,而是地球外面的一顆天體。過了100多年牛頓推出了萬有引力的定律,真正的讓人們認識了彗星,人類知道彗星來自于遙遠的地方,像地球和其他行星一樣,圍繞著太陽轉動的天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