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交換探測器數據,天問一號即將著陸火星的新發現,就是對于移民火星的問題是否可靠。2021年是一個特殊的年代,在這一年三個國家發射了三個火星探測器,都在這一年抵達登陸火星。其中分別是美國的伊利號,中國的天問1號以及阿聯酋的希望號,其中毅力號,當時已經著陸火星而天問1號還在繞著火星畫地圖,希望1號則這一聲環繞器并不會降落在火星上。
美國提出交換數據
目前毅力號火星車已經著陸火星,我國的天問1號在繪測完地圖之后同樣總被要降落火星,但根據中國國家航天局所發布的消息稱,之前尚未著陸火星的毅力號和我國的天問1號就曾交換過好幾次軌道數據,并且這一請求還是由美國方面率先提出的。按照他們的說辭,他們不止一次向中國索要天文1號的軌道數據,還與歐航局和阿聯酋航天局交換了彼此的火星探測器軌道數據。

美國提出交換數據的意義是什么
用美國航天局方面的話來說是害怕,來自不同國家、不同機構的探測器,在火星上空彼此發生碰撞。畢竟航天項目都太貴了,美國之前的重點項目歷經10余年的研發成本就花了單次發射50億美元。也就是說每次發射失敗都意味著50億美元打水漂了,而上個世紀美國把宇航員送上月球的土星5號火箭單枚價格就相當于一艘航母。可見確實經不起損失,當然美國的目的更多的還是希望,能夠了解較為全面的火星,以便下一次在其他地區著陸。

兩國著陸火星位置不同
事實上,圍繞火星軌道工作的探測器分布密度遠,不如地球軌道上的人造衛星,與火星探測器彼此相撞的概率特別小,而美國主導的探測器軌道數據分享,更多的還是國際航天界的一種彼此禮讓。按照中美兩國各自火星探測計劃毅力號的著陸區域,在火星杰澤羅隕石坑內天問1號的著陸區則位于火星北半球的烏托邦平原,屬于美國從未實地探索過的火星區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