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當年毀滅恐龍的那顆流星沒有砸在陸地,而是落在了太平洋當中,其實帶來的結果依然不會改變。因為通過很多線索,我們發現當時的恐龍滅絕,可并非是想象中的瞬間被滅絕的,而是因為小行星撞擊地球帶來的各種輻射。導致當時地球上的很多植物都出現了毀壞,沒有了食物的存在,自然會餓死一大批食草恐龍,這種平衡的生態被破壞,才是恐龍滅絕的真正原因。
6,500萬年前的場景再現
在6,500萬年前稱霸地球的就是恐龍一族,它們不愧為地球霸主,生活的相當悠閑,可是這一天一顆小行星的到來,撞擊在地球上卻撞出一個墨西哥尤卡坦隕石坑。該坑直徑長達180公里,起來這個坑的直徑特別大,可事實上那顆小星星只有10公里的直徑,其余大多都是沖擊波帶來的結果。當時這一撞對于地球上的生物雖然造成了一些沖擊與傷害,卻遠遠不到滅絕的時候。

恐龍滅絕的實際原因
當時小行星在撞擊地球之后,并沒有對于整個地球在表面上帶來太大的傷害,可是卻也造成了實際性的變動,因為在之后的一段時間里,地球上的氣候發生了巨變。原本恐龍的生存沒有任何困難,豐富的植被給他們帶來了充足的食物,可是氣候的巨變,導致它們的食物變得越來越少,很多食草的恐龍被滅絕了。那個過程經歷了數千年的時間,在食草恐龍滅絕之后,食肉恐龍沒有了食物的來源,也慢慢的出現了滅絕現象。

小行星撞在太平洋中的結果
如果小行星真的落在太平洋中間,看起來有海水的緩解是一件好事,可是這種做法會帶來的地質變化可能更大。小行星從天上墜落下來,其中的能量極大,放在了海底地層的話,可能會引起海嘯,甚至火山爆發,到時候地球的環境變化絕對不僅僅只是普通的氣候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