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星在古代時期被稱之為是辰星,也是屬于8大行星當中體積最小的行星。近幾年來很多人都會通過科學的技術去探索宇宙,眾所周知,太陽系是擁有八大行星的地球,就是其中之一,在八大行星當中體積最大的是木星,體積最小的是水星。水星曾經在古代時期也被稱之為是辰星。

在古代時期被稱為辰星的行星
在古代時期被稱為辰星的行星就是水星,水星是八大行星當中距離太陽最近的行星,也是屬于最小的一顆行星。水星的赤道半徑只有2439.7公里,比木衛三等一些天然衛星的體積還要小,雖然體積是比較小的,但是密度卻比較大。水星在八大行星當中密度是位居第二的,差不多是5.427克/cm。根據一些天文家的推測就了解到地球的密度高,是因為有重力壓縮,而在水星當中內部不會被強力擠壓,所以密度是比較大的,也有可能就是因為核心比較大。

水星簡介
水星曾經在古代的時候,人們就稱之為是辰星,也就是因為和太陽的最大角距不會超過28,而在古代的星象觀測當中,30是一辰。一直以來人類對于水星的觀測都是比較久遠的,直到在1972年的時候,美國的一個水手10號才成功的探索到水星。在水星的表面,和月球是比較相似的,在外表上也擁有了很多大小不一的環形山,還擁有了大平原盆地等各種地形。

根據一些相關數據的統計,水星上也有成千上萬個環形山,要比月亮上的環形山坡度還要平緩一些。在地球上如果去觀測水星的話,就會發現經常淹沒在太陽的亮光當中,水晶的表面也是比較漆黑的。近幾年來有很多人就會針對水星進行不斷的探索和觀測,就是為了能夠更好的去了解水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