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多數動物吃魚不會被卡是因為它們的消化和進食系統得到了進化,有些動物進化出帶有角質化凸起的口腔內壁,之后再通過腭部的高粘度唾液將魚包裹住,保證魚可以盡快到達消化系統。

1.魚的種類
被整條吞下的魚類通常體型細長,這就幫助動物能夠盡快將它送入腹中,捕食之前動物也會選擇更適合自己體型的魚類,翠鳥一般就會選擇體長在10厘米以下的小魚,這樣更方便自己進行吞咽。

2.進食結構
大多數直接吞咽魚的動物都不具備咀嚼能力,被吞咽時魚類也通常不太老實,在口腔當中活蹦亂跳,它們也會對動物的口腔內壁帶來挑戰,這種需要整條吞咽魚類的動物會進化出適合吞咽魚類的口腔結構,企鵝就具備這種角質化凸起。而且魚類往往是被從頭部吞咽,這就導致可能會對消化道產生傷害的魚鰭受到壓力向后折疊,從而避免對消化道造成傷害。

3.消化道系統
魚類進入消化道之后,動物會分泌大量的唾液,這些液體能夠將魚類表面變得更加濕潤黏滑,幫助魚類盡快進入真正的消化系統,被身體的器官進行消化。進入器官之后魚會很快被胃酸包裹,之后被進行蛋白質分解。有些鳥類胃部結構較為復雜,腺胃、肌胃會把魚類的骨頭磨碎,這就免去了被卡住的煩惱。
在自然界當中,每種生物都由于其生存環境的特征進化出了特定的能力,不能做到整條吞咽魚類的動物已經被自然界淘汰。自然界有其自身的奇妙之處,只有少部分動物比如棕熊會選擇小型魚類,或者通過切割的方式躲避魚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