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因為虎鯨在速度方面有獨特的優勢。沉迷于網上視頻的朋友們,對于藤壺這一生物應該并不陌生,尤其是那些展示人類幫助海洋生物清除藤壺的視頻,總是讓人感到十分寬慰。深思熟慮之后,我們不禁產生好奇,為何體型巨大的鯨魚,如藍鯨、座頭鯨等,卻頻繁受到藤壺的困擾,而虎鯨的表面卻一直光滑如新?

一、藤壺
外表上,藤壺有一層石質灰白色的外殼,與貝類相似。實際上,藤壺屬于節肢動物門鞘甲綱生物。
藤壺的一生可以大致分為四個階段:無節幼體、不攝食的金星幼蟲、固著稚體和成蟲。在幼體時,雖然藤壺有游泳的能力,但只能被動地隨波逐流。
藤壺展開附著行為是在“金星幼蟲”階段。在這期間,可以分為游泳、基質的探測、廣泛的探索、緊密的探索、白堊腺的分泌及永久附著五個步驟。當藤壺接觸到海洋生物時,并非盲目附著,而是先用小觸手在生物表面進行考察,以確定目標是否符合附著條件。如果不符合,藤壺會放棄并尋找下一個目標。即便目標適合,藤壺也不會立即附著,而是經歷一段時間的“談戀愛”過程,最終確定是否永久附著。
經過一段時間的“考核”,如果藤壺認為目標合適,就會展開永久附著。在選擇附著位置時,如果有多個選擇,藤壺會優先考慮動物身上有褶皺的部位,這樣可以讓它們吸附得更牢固,不容易掉落。確認合適位置后,藤壺會分泌一種膠,連接藤壺和目標,甚至能慢慢滲透到目標的皮膚內。藤壺完成永久附著后會轉變為成年體,然后迅速繁衍,形成一大片藤壺。

二、藤壺是如何挑選宿主的
鮮為人知的是,藤壺的一生也會面臨死亡危機,即如果幼蟲在有限的時間內無法完成永久附著,那么等待它們的就是死亡。藤壺選擇宿主時,宿主挑選的好,一生吃喝不愁;宿主挑選不好,直接“領盒飯”。
1.藤壺會考慮目標的體色。如果藤壺察覺到目標的體色過于明亮,它們會感到抵觸,就像人們在相親時,如果相親對象穿著過于張揚,也許就會讓人有些討厭。藤壺更偏好幽暗柔和的色調,例如座頭鯨、露脊鯨的深黑色皮膚,以及藍鯨的藍色體膚。
2.藤壺選擇寄生的另一個因素是速度。水是流體,物體在水中的摩擦力大于在空氣中。生物移動速度越快,受到的阻力越大。藤壺在附著后有一個“加固”過程,而容易被寄生的座頭鯨游速為815km/h,灰鯨為715km/h,露脊鯨為10km/h。這些鯨魚體型龐大,膚色幽暗柔和,使得藤壺有足夠的時間加固,且這些鯨魚并沒有有效的方式來擺脫藤壺,它們既沒有發達的四肢去摳掉,也很難通過沖出水面的方式讓海水來拍打清除藤壺。完全寄生的藤壺甚至能滲透到宿主的皮膚內,使得清理變得極為困難。
3.同時,鯨魚之外,人類的船舶也經常成為藤壺的寄生對象。一艘遠洋貨輪的船底上甚至能生長重達幾十噸的藤壺,密度高達1050個/平方米。這不僅會大幅度增加船舶的航行阻力,降低航速,還會提高船舶的耗油量。此外,藤壺還會腐蝕船舶底漆,降低船舶的使用壽命。對于軍用船舶來說,藤壺甚至會導致船底大量高科技傳感器失靈。

三、虎鯨為何沒有藤壺
藤壺選擇宿主的兩大要素分別是膚色和速度。虎鯨雖然符合膚色選項,但在速度方面卻有獨特優勢。
虎鯨的游速高達48千米每小時,爆發后甚至可達56千米每小時。即便虎鯨停下來讓藤壺寄生,在加固階段,藤壺也會因虎鯨高游速而被甩掉。同樣,鯊魚也有相似的優勢,而且鯊魚體表的盾鱗會脫落,即便藤壺附著,也會在后期自行脫落。
藤壺作為一種生物,以其獨特的寄生方式引起人們的好奇。通過了解藤壺的選擇和寄生機制,我們更能夠理解為什么一些海洋生物頻繁成為其寄生對象,而另一些則能夠逍遙免受其困擾。在面對這些奇妙的自然現象時,我們不禁對大自然的設計產生無限敬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