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年一農民挖出了漢·鎏金銅蠶,竟然是國家級文物。我們都知道在過去的朝代中有很多非常珍貴的文物遺留下來,雖然有很多都被國家文物館收藏起來,然而也有一些流落在外。有很多正直的人在發現了這些文物以后,會主動的上交給國家,這種精神是值得贊賞的。在84年的時候,有一個農民從泥潭中發現了金蠶,當時這個事情震驚了當地,并且還有文物販子給出了高價,想要購買,但是深知這個文物的重要性并沒有同意。
抵御外界誘惑
在那個年代文物販子給出的價格也是不菲的,但是卻并不為所動,即使是家里的房子在下雨的時候還會漏水,冬天的時候非常寒冷,也并沒有想要用這個金蠶來改變自己家里的條件,并且還借了路費,親自將這個金蠶交給了國家。雖然當時身邊的家人看到對方開出的天價,非常的心動,想讓他將東西賣出去,他經過再三考慮以后還是拒絕了。

交由陜西博物館
當時這件事情也轟動了當地,并且還有省城專家來親自鑒定,告訴他一定要保管好,千萬不要為了錢財賣出去,否則就是大錯特錯,作為老實巴交的農村人,聽完以后非常的緊張,并且也慶幸當時自己并沒有將它賣出去,否則后果簡直是不敢想象。來到陜西博物館以后,小心翼翼的掏出了金蠶,當時的工作人員看到以后,都覺得非常震驚。并且文物鑒定專家看了以后,也非常的有興趣,經過鑒定分析確認真是一件難得的真品。

對該文物的分析
在了解以后這個東西并非純金屬,而是傳統的鎏金制品,但是在考古歷史上卻從來沒有見到過這樣的東西,當時專家很難以理解,對村民說出了發現它的前因后果以后。專家了解當地就是蠶桑養殖大縣,并且生產的絲綢出口歐洲、中亞,這個農民的舉動是值得讓人敬佩的,不被金錢所誘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