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愛腦是由于思維模式決定的,不是心理疾病。這是由個體身心發展規律以及成長環境決定的。戀愛腦就是指一旦戀愛就會把全部精力和心思都投入進入,希望讓對方覺得自己更好,甚至甘愿為對方做出極大程度讓步的一種思維。合理范圍內的戀愛腦,可以讓戀愛中的兩人更加幸福,但是到了偏執的程度,會對戀愛關系造成損害,甚至對個人生活產生影響。

造成戀愛腦的原因
個人成長環境對戀愛腦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在童年和青少年時期,此時的學生受到學校與社會的影響,是個人性格成長的關鍵時期。如果在這個成長的階段,學生缺乏安全感,或者家長和老師對學生的關心不夠,就會導致學生長大以后特別希望得到安全感,此時學生開始談戀愛,他們在整個過程也會十分樂意付出,愿意為對方著想。在我國的傳統文化里,戀愛是男女雙方的事,加上最近社交媒體的興起,在年輕人新思潮引領下,各種偶像劇的洗腦,讓人們更容易產生戀愛腦。

與個人特質有關
有的人天生就是戀愛付出型人格,這種人愿意在戀愛關系中自己付出的比對方多。有人曾經通過研究發現,讓情侶們盯著自己戀人的照片一直看,結果發現大部分被試者大腦中一個被叫做VTA的區域被明顯激活,心理學專家了解以后認為,這一大腦區域主要負責獎賞系統。這意味著長時間看到自己喜歡的人,大腦中會分泌多巴胺用來將來自己,過量的多巴胺分泌會使人心情愉悅,甚至失去理智,抑制原有的不滿情緒,在這種作用下,戀愛腦就產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