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人到了不同年級對于年齡都是有著不同叫法的,并非是像現在這樣直接說出多少歲。很多人因此想知道古代100歲老人叫什么?期頤之年就是古代時候對于100歲老人的叫法,期頤之年指活到100歲的人,出自《禮記·曲禮上》。
古代100歲老人叫期頤之年
期頤之年就是古代對于100歲老人的稱呼叫法。期頤之年出自《禮記·曲禮上》,原文是:“百年曰期、頤。” 鄭玄 注:“期,猶要也;頤,養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盡養道而已。”大概的意思就是人到了一百歲的時候在飲食、居住等方面都需要孝順子孫的照顧。期頤之年中的期是期待的意思,而頤是美好的意思。現在大家對100歲老人叫什么都有了一個詳細的了解了吧?
古代其它年級的稱呼
1、10歲(外傅之年)出自《禮記·內則》
2、20歲(弱冠之年)出自《禮記·曲禮上》
3、30歲(而立之年)出自《論語·為政》
4、40歲(不惑之年)出自《論語·為政》
5、50歲(知命之年)出自《論語·為政》
6、60歲(花甲之年)出自《唐詩紀事》
7、70歲(古稀之年)出自《曲江二首》
8、80歲(耄耋之年)出自《對酒》
9、90歲(鮐背之年)出自《詩經·大雅·行葦》
古人就是喜歡用這樣的稱呼代指自己的年齡,其實這也是一種含蓄的表達。當然現在來說這樣的表達其實也有缺點,因為這樣的說法并沒有數字直接和準確,直接說數字人家一下就明白了,不過古代的稱謂也有自己的魅力所在,例如聽著優雅,簡單來說就是各有所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