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發現并記錄的首顆周期彗星——哈雷彗星2023年12月在抵達遠日點(即離太陽最遠的點)后開始“調頭”,踏上返回太陽系的歸途。中國古代《春秋》記載公元前613年“秋七月,有星孛入于北斗”,指哈雷彗星。

哈雷彗星的命名源自于其近代發現者——英國天文學家哈雷,他在回顧1531年、1607年、1682年的彗星觀測資料時發現,彗星的行進方向具有相似性,于是提出了一個大膽的假設,這三個年份記錄的所謂三顆彗星實際上是同一顆彗星。此外,他經過計算預言這顆彗星將在1758年年末再次出現,后來哈雷彗星果然如約而至,充分驗證了哈雷計算的準確性,可惜彼時哈雷已不在人世。后來天文學家們確認了哈雷彗星的存在,并計算出了它的詳細軌道數據。

哈雷彗星的出現對于天文學和科學研究具有重要意義,并且進一步加深了人們對太陽系天體的認識。賴迪輝說,哈雷彗星不僅是人類發現并記錄的首顆周期彗星,它還是目前已知的短周期彗星中唯一一顆能用肉眼直接看到的彗星,每隔約76.1年會回歸一次,上一次哈雷彗星回歸是1986年,下一次回歸大概是在2061年,而這次抵達遠日點標志本輪回歸周期過半。根據測算,哈雷彗星將于2061年7月28日過近日點(即離太陽最近的點),過近日點時候,哈雷彗星在太陽輻射作用下會分解成彗頭和彗尾,狀如掃帚,屆時人們將會一睹其風采。不過,由于彗星的軌道時常受到大行星引力的影響而發生變化,因此哈雷彗星過近日點的精確時間還存在變數。“喬托號”探測器拍攝的哈雷彗星彗核。

從地球的角度觀測天空,哈雷彗星在接下來的38年將會一直在長蛇座徘徊,然后進入小犬座。賴迪輝表示,從現在開始,哈雷彗星重新回到人類視野已進入“倒計時”,但要想真正看到它的身影,還需要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