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濱遜漂流記是一則真實的故事,這個故事是根據真實事件改編而來的,魯濱遜的背景人物原名叫做亞歷山大塞爾柯克。根據當時媒體的報道,1704年四月份,塞爾柯克在海上被船長遺棄到一處距離智利海岸900多公里的小島上,經過四年六個月后終于被航海家發現成功獲救,在獲救的時候塞爾柯克已經忘記了自己身為人類的語言,仿佛變成了一位野人一樣,魯濱遜漂流記的作者笛福正式受到這個故事的啟發,正式構思了魯濱遜漂流記。

作者笛福所在的年代,正處于英國資本主義大規模發展進步的時期,1702年他曾經發表過一篇文章,諷刺當時政府的各項政策,因為這篇文章笛福被逮捕入獄,出獄之后笛福從事編輯報刊,在各種文章中寫了很多有關政治和經濟的言論,然而又因為這些言論的關系再次被政府逮捕入獄。

在魯濱遜漂流記的創作中,笛福對自己時代的觀感做出了深層次的認知,以及資產階級上升趨勢的冒險精神和18世紀的殖民精神作為融合,成功打造出了魯濱遜的故事形象,在這篇故事當中魯濱遜即便漂泊在孤島上,一直都未曾放棄過尋找離開孤島的辦法,他憑借自身的知識和能力,創造了很多逃離孤島的方法,但是始終都未成功。

一直到第24年的時候,魯濱遜所在的島上來了一群野人,這群野人帶著一些準備吃掉的俘虜,被魯濱遜發現后救出了其中一名俘虜,給這名俘虜取名叫做星期五,后來又有一條英國船只在這個小島附近停泊,由于船上的水手叛亂把船長三人拋棄在島上,魯濱遜和星期五幫助船長制服了那些叛亂水手,成功把船只奪了回來,于是便跟隨船長一同坐船離開了這座小島回到了英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