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也是中國歷史上非常著名的宮殿之一。故宮擁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文化背景,九龍壁更是故宮中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景點,每年都有著無數的游客前來故宮欣賞九龍壁。九龍壁是在故宮的西北角是一堵高約3.5米,長約29.47米的屏風墻,在這堵墻上刻著九條神龍,每一條龍都栩栩如生,九龍壁是乾隆三十七年也是1770年改建寧壽宮的時候所建造的一座單面琉璃影壁。

九龍壁其實是影壁中的一種,主要是中國傳統建筑物用于遮擋視線的一種墻壁。九龍壁上部是黃琉璃瓦瓦廡殿頂,檐下都是仿木結構的椽、檁、斗栱,壁面大多都是采用云水作為底紋,一共有藍綠兩個顏色,通過藍和綠這兩種顏色去烘托出了水天相連的這種磅礴氣勢,影壁的下部分是漢白玉石須彌座,非常的端莊大氣。最高部位高出墻壁20厘米左右就形成了一種非常強的立體感。
在陽數之中九這個數字是極數五則居中,九五之制也是天子之尊的一種重要體現,我們經常能夠在電視劇中看到稱皇帝為九五之尊,其實就是來源于這個說法,整座影壁的設計,不光將九龍分別安置于5個不同的空間,中央是一條坐龍,兩側各有四條行龍。九龍壁的整個壁面一共用了270個塑塊,這個數字也是九五的倍數。

根據民間野史記載工匠在建造九龍壁的時候,在安裝的時候突然間出現一聲翠響,一片琉璃瓦碎掉了當時的負責人馬德春小心翼翼的把碎掉的琉璃瓦拼湊在一起,仔細的反復觀看,又對周圍的工匠表示誰敢吐露一個字就會招來殺身之禍,想要重新燒琉璃瓦已經來不及了,延誤工期的罪名更是承擔不起,如果通過別的方法去補救那就是欺君之罪。后來馬德春利用兩天兩夜的時間利用楠木代替琉璃瓦雕刻了一條龍,這才有了現在的九龍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