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亂”在唐朝是一個很重要的事件,是唐朝由強轉衰的一個時間點,當時唐朝的將領安祿山與史思明背叛唐朝發動的一場戰爭,是唐朝內部爭奪統治權的戰爭,這場戰爭之后讓唐朝的人口大量減少,國力也隨之減弱,“安史之亂”爆發于唐玄宗天寶年間,因反叛者安祿山和史思明二人的名字命名為“安史之亂”。

導致安史之亂發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夾雜了各種社會矛盾,其實最主要的還是統治階級和人民之間的矛盾,再加上統治者內部產生的矛盾,各種矛盾堆積在一起從而發生了安史之亂。在唐玄宗的開元時期,唐朝的經濟,雖然達到了空前繁榮的盛世局面,但是由于封建經濟的發展,讓很多百姓遷徙流亡,而唐玄宗卻整天過著縱情生澀的生活,再加上楊貴妃一家任意揮霍,讓社會矛盾不斷加劇。

統治階級內部矛盾的不斷激化也是導致安史之亂發生的直接原因,奸臣李林甫把持朝政長達十九年,在此期間他培植黨羽,排斥異己,隨后楊貴妃的哥哥楊國忠上臺,更是徇私枉法,公然賄賂,驕縱跋扈,有這樣的奸臣在朝堂上為非作歹,更是加劇了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文臣和武將之間的矛盾也日益加劇。

這場戰爭帶來的后果和影響是相當嚴重的,安史之亂將封建集權削弱,也為封建割據創造了條件,讓唐王朝自盛而衰,經過這次大戰之后很多老百姓都處在無家可歸的狀態下,周邊地區的少數民族也逐漸脫離了唐王朝的控制,邊疆不穩可謂是內憂外患,安史之亂對當時的北方造成了很大的破壞,很多人被迫南遷,帶走了大量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