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亨是太子但是沒有等到李隆基傳位,自己卻篡位,是因為皇帝已經失去了號召力,為了自保沒有辦法。在歷史當中屬于皇權社會,皇帝的位置是至高無上的,整個土地及整個民族都歸皇帝所有。然而在皇宮當中有一個太子的位置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存在,太子是未來皇帝的繼承者,因此他們在很小的時候就受到了好的教育。其次設立太子也是為了鞏固根基,為了防范。
維護自己地位

李隆基的妃子特別多,生的孩子也特別多,立嫡立長是歷來的規矩,皇帝的第1個孩子,這樣有很大的優勢。當時李亨不是太子,也沒有想過要當太子,只是想著自己好好過完一生。可是28歲的時候他當了太子,可以當上太子是很不容易的。隨后經歷了安史之亂,他的對手變得特別少,不過作為太子也是有危險的,每天都在提心吊膽過著日子,怕失去自己的太子之位,于是決定篡位。
皇帝沒有號召力

李亨篡位和李隆基這個皇帝沒有號召力有這直接的原因,安史之亂之后朝廷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雖然之前有一些對手已經成為了李亨的手下,當然是人心隔肚皮,李亨一直都不相信他們,看著這些看似向著自己卻心里邊有小算盤的人,李亨也是提心吊膽。再加上皇帝在那個時候簡直就是一個傀儡,皇帝的話語權根本就沒有在他的手中,也就是說這個皇帝沒有號召力了。等待他的傳位有一些危險,因此不得以李亨選擇了篡位。

在古代皇帝是至高無上的,不管是哪一個皇子都想成為皇帝,由于皇上的兒子是特別多的,競爭相當激烈,自古以來上演了眾多兄弟殘殺的事情,不過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如果這些兄弟生在普通家庭當中,他們有可能會相處的特別好,但是沒有辦法,他們生在了皇室為了權利,只能互相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