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在我國古代對于不同年紀的人是有著不同稱呼的。于是很多人就想知道九十歲老人稱什么?其實這在古代是被稱為耄耋(mào dié)之年的,也被稱為鮐(tái )背之年。另外耄耋之年其實不單單稱呼90歲的老人,80歲到90歲的老人都可以稱為耄耋之年。
九十歲老人的稱呼
耄耋之年,也被稱為鮐背之年。耄耋之年代表的不僅僅是90歲,準確來說,80歲到90歲之間的都可以稱為耄耋之年,也指年紀很大的人。耄耋這個詞語出自東漢曹操的《對酒歌》。原文是人:“耄耋,皆得以壽終。”知道了九十歲老人稱什么之后我們再來看看其他年紀的人又是怎樣稱呼的吧。
其他年紀的稱呼
1、10歲(外傅之年)出自《禮記·內則》
2、20歲(弱冠之年)出自《禮記·曲禮上》
3、30歲(而立之年)出自《論語·為政》
4、40歲(不惑之年)出自《論語·為政》
5、50歲(知命之年)出自《論語·為政》
6、60歲(花甲之年)出自《唐詩紀事》
7、70歲(古稀之年)出自《曲江二首》
8、80歲(耄耋之年)出自《對酒》
9、90歲(鮐背之年)出自《詩經·大雅·行葦》
10、100歲(期頤之年)出自《禮記·曲禮上》
人生年齡順口溜
一歲哭著出場,十歲功課繁忙。
二十春心蕩漾,三十基本定向。
四十事業棟梁,五十老當益壯。
六十榮歸家鄉,七十打打麻將。
八十曬曬太陽,九十躺在床上,百歲掛在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