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的很多影視劇或者小說中我們都會聽到這樣的話,你還有一炷香的時間,很多時候古人計算時間也是用一炷香或者幾炷香。那么一炷香的時間是多久了?其實一炷香的時間在現在算來就是半個小時左右,也就是30分鐘左右。
古代的一炷香時間
一炷香是我國古代的一種計時單位,大概就相當于現在的半個小時,也就是30分鐘。這個并不是說隨便說的,這是有過實驗證明的,大家也可以自己點一炷香試一下看看一炷香是不是可以燃燒半個小時左右。
古代的人沒有現在這樣的計時工具,而計時工具又不能太久或者太短,后來人們發現一炷香燃燒的時間是十分適合的,于是就開始使用一炷香的時間進行計算時間。古代的一個時辰等于現在兩個小時,這樣算下來古代一個時辰需要四炷香。
其實除了用香燃燒來計算時間外,古人還想出了很多其它的計時方法,例如一盞茶。一盞茶的時間相當于是現在的10分鐘或者是14.4分鐘。古人也十分喜歡說一盞茶的功夫,這相對于一炷香來說表達的時間要少一半。了解完了一炷香的時間是多久,一盞茶是多久之后我們再來看看古人的精確計時工具是什么?
其實在我國古代的時候是有一種叫做銅壺滴漏的工具的,古人在銅壺底部挖一個小孔,然后在銅壺的中間裝一支帶有100個刻度的箭,等到銅壺中的水裝滿后就會從孔里面滴出來,剛好需要用到的時間就是一天一夜,一天一夜24個小時除以100就是14分24秒。所以在古代一刻鐘就是14分24秒,后來古人覺得時間有點不準,又將100個刻度的箭換成了96個,這樣一刻鐘就變成了15分鐘,這也一直延續到現在依然這樣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