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蘭作為中國文學作品中巾幗英雄一直被人們不斷傳頌。在文學做平中花木蘭代替自己的父親出征,抵抗外來侵略,花木蘭是一位忠孝兩全的女將軍。那么花木蘭是什么朝代的人?花木蘭是真實存在的嗎?這些問題也一直是后人們不斷研究探索的。
歷史文學中的花木蘭
花木蘭最早出現是在南北朝的一首《木蘭辭》中,這首《木蘭辭》在當時傳頌也十分廣。這首詞是南北朝北魏形成的,所以現在大部分觀點也認為花木蘭是南北朝是的北魏人。到了明代,徐渭又改編了《木蘭詩》,通過這一次的改編,木蘭代父從軍的形象就真實形象了。
而后,關于木蘭代父從軍的各種戲劇,小說演義等等文學作品不斷衍生。其中比較知名的有花部 《花木蘭》,豫劇《花木蘭》,甚至在小說《隋唐演義》中,花木蘭也出現了。就這樣花木蘭巾幗英雄形象也開始流傳更廣了。在唐代,花木蘭被皇帝追封為孝烈將軍。這可以說花木蘭的文學故事已經代表了一種高尚的精神。
不過花木蘭的歷史背景還是一般偏向于南北朝時期。當時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斷的進犯中原的北魏,當時北魏皇帝要求每一家都需要派出一位男子行軍打仗,但是當時花木蘭的父親年級大了,同時也有殘疾,弟弟又年級太小,沒有辦法,花木蘭只好女扮男裝代替自己的父親從軍,不過幸運的是經過十幾年的戰爭,終于勝利了,花木蘭還立下了無數的戰功,不過她并沒有當官,而是回家歸隱了。
但是這些都是通過文學故事了解的,在歷史上關于花木蘭的真實姓氏,籍貫,年齡都是沒有明確的記載的,所以歷史上花木蘭是什么朝代,花木蘭是真實存在的嗎等一系列問題還是有待研究的。不過花木蘭這種巾幗英雄的精神卻是值得肯定的,也是值得受到大家尊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