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這個詞最早被是秦始皇創造出來的,秦始皇在統一六國以后,認為自己“德兼三皇,功蓋五帝”,所以就把“皇”和“帝”兩個字結合起來作為自己的稱號。那么大家知不知道三皇五帝分別是誰,到現在都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三皇五帝分別是誰
三皇五帝時期就是傳說時期,又被稱為是上古時期,而三皇五帝指的也并非真的帝王,他們指的是那些在遠古時代為人類做出了偉大貢獻的部落首領,后人為了表示對他們的尊敬就尊稱他們為“皇”或帝,在道教中則將三皇五帝奉為神靈,來歌頌他們偉大的功績。
然而對于三皇五帝指的是誰說法有很多至今也沒有統一,具體的說法可以參照下圖。而最早出現在司馬遷的《史記》中,司馬遷將三皇分別指為天皇,地皇,和人皇。
燧人氏在遠古時期教會了人們鉆木取火,食熟食,結束了人們茹毛飲血的時代,帶來了火就帶來了光明,故燧人氏被尊稱為“天皇”。而神農氏嘗百草,使用草藥治病救人,還教會人們種植糧食作物,所做的貢獻都和土地有關,故被尊稱為“地皇”,伏羲氏發明了八卦,創造文字,教會人們做衣服,所做的貢獻都和人的生活有關,故被稱為“人皇”。
而五帝的多種說法里都會出現黃帝,黃帝被認為是華夏民族共同的祖先,他統一了華夏部落,在位時大力發展生產,做出了偉大的功績全都被載入了史冊。而顓頊就是黃帝的孫子,在多個版本的五帝中都有出現,傳說他是主管北方的天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