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伯望遠鏡的彩色照片是經過處理的,嫦娥四號是真實的照片。而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發布了首批色彩鮮艷的照片,讓人感受到宇宙的絢麗多彩。相較之下,美國航天局先前發布的照片,如哈勃空間望遠鏡的紀念照片,也同樣絢麗。中國探月和火星工程的照片大多為黑白或單一色彩,例如之前月球上的“神秘小屋”照片。再比如天問一號“曬”的3張火星高清圖,其中2張就是黑白照片,一張雖然是彩色照片,但顏色也相對單一。

到底哪個才是真實的宇宙?為何兩者的差異如此巨大?
我們直接給出答案,首先中國的探測器發回的照片是如實反應了真實的情況。而NASA發布的照片,其實是后期加工而來的,說白了就是P出來,而不是如實展現出來的,也就是“假圖”。比如那張色彩極為鮮艷的船底座星云圖,是從黑白照片PS而來。這究竟是怎么回事?

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
要了解這個問題,我們首先就要從光學的角度來理解。我們都知道,人類之所以可以看到物體,是因為物體本身發光或者反射光到眼睛里,然后通過視覺系統和神經系統,把信息傳遞給大腦,我們才最終看到圖像。望遠鏡的原理也類似,它們也是接收外界傳來的光。只是光作為一種電磁波,這個電磁波家族的成員特別多。它們的主要區別就是波長(頻率)不同。其中,人眼能看到的光叫做可見光,其對應的波長范圍是400納米~700納米之間。
而可見光其實只是電磁波家族的一小部分,比400納米更短的電磁波叫做紫外光,比700納米更長的電磁波叫做紅外光。它們都是我們肉眼看不到的,但人類依然可以通過相應的望遠鏡來捕捉它們。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是一種紅外線空間望遠鏡。

中國探測器的照片
我們看到的中國探測器的照片,其實很多都是用高分辨率相機或者中分辨率拍攝的,一般來說這些拍攝還分為全色、彩色等模式,全色指的就是黑白圖像,一般是用高分辨率相機拍攝,它的優勢在于清晰度高、數據量最大、科學價值最高。而用彩色照片多采用的是中分辨率相機拍攝,它的清晰度是黑白圖像的四分之一。如果把黑白照片和彩色照片進行合成處理,也是可以得到非常美觀的彩色照片。無論是天問一號,還是嫦娥號探測器,其實都是對天體表面進行拍攝,即便是得到了彩色圖,也需要讓我們如實地了解到真實地情況。所以,色彩上不會顯得特別鮮艷,只會如實反應出現場的情況。而詹姆斯韋伯空間望遠鏡和哈勃望遠鏡都屬于深空探測,看的是遙遠的地方,可以對色彩進行較為夸張地PS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