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行星宇宙現象古人早已發(fā)現過了,并且古人還為它們,根據自身的特點取相應的名字,例如常在古籍和影視劇中了解到的太陰太白,牛郎織女星等等,那么有人就問了木星在中國古代被稱為什么星呢?木星古稱“歲星”,因其繞太陽一周為12年,正好與十二地支對應上了。
木星在中國古代叫做歲星
木星作為太陽系中最大的一顆行星,它的亮度僅次于太白金星。在古代人們觀測到這個行星的繞行軌跡是繞太陽運行的,并且運行完一周需要十二年的時間,剛好與古人的十二地支對應,所以就被稱為是“歲星”,木星像是一個宇宙中巨大的“時鐘”,有著紀年和修訂歷法的重要作用。
不過在西漢時期,司馬遷觀測到歲星其實是呈現出青色狀的星球,記載中寫到“天有五星,地有五行”于是就和“金木水火土”聯系到一起,將歲星重新命名為“木星”。而其他的行星名稱也隨即發(fā)生了改變,被記錄在《史記·天官書》中,分別是熒惑星(火星)、辰星(水星)、歲星(木星)、太白星(金星)、鎮(zhèn)星(土星)稱為五星。
那么在了解了木星的名字由來后,我們再來看看一直受到爭議的水星,因為大家一直好十分好奇,名字應該是由特點而定的,那么為什么水星上面沒有水呢,其實叫做“金木水火土”不是表示上面就有這些具象的物質。
水星為什么叫水星上面沒水
在八大行星中,水星是最靠近太陽的。我們都知道太陽是一個巨大的火球,為什么離它最近的行星不是火星而是水星呢。水星自身的溫度也是非常高的,但這時被后世天文學者才證實出來的,可水星這個名字早在古代就出現了,所以古人那個時候技術有限,只能通過在陸地上觀察……【查看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