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傳統節日匯集了中華文化的精髓,大家都知道中國四大傳統節日,那么大家知道中元節是什么節嗎?是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之一,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鬼節”,下面就跟隨小編一起來了解一下中元節背后的故事吧,為什么叫鬼節呢?
一、中元節俗稱“鬼節”
中元節是什么節,也叫“七月節”、“七月半”或者叫“盂蘭盆節”,有些地方俗稱“鬼節、“施孤”,是道教的說法,“中元”一詞起源于北魏,根據古書中記載:“道經以正月十五日為上元,七月十五日為中元,十月十五日為下元。”所以農歷七月十五被稱為中元節。
中國自商代以來,就十分的相信鬼神一說,并將“人鬼”作為中心信仰,中元節就是一個與人鬼密切相關的節日。與除夕、清明節、重陽節一起成為中國傳統的祭祖大節。修行記說:“七月中元日,地官降下,定人間善惡,道士於是夜誦經,餓節囚徒亦得解脫。”佛教會在舉行超度法會,也就是“盂蘭會”,正巧與中元節的“祭鬼”不謀而合,所以中元節和盂蘭會便同時流傳下來。
二、關于中元節的傳說
佛教典故
中元節又被稱為“鬼節”,鬼節源自于目蓮救母的故事,中元節是什么節?是由佛教的“盂蘭盆會”演變而來。相傳又一叫目蓮的僧人,擁有非凡的法力,他夢見自己死去的母親,在吃東西時,食物一入口便化作烈焰,母親因此總是挨餓,十分凄苦。目蓮自己無法解救母親,于是請教佛門,在七月十五作盂蘭盆經,便可救自己的母親。
據說當日,目蓮來到陰間歷經千辛萬苦終于找到母親,發現她再被一群餓死鬼欺負,目蓮用缽盆裝了些飯菜給母親,卻被餓鬼搶走,目蓮沒辦法只能向佛祖求救,佛祖念其孝心,授予他盂蘭盆經,按照指示,目蓮每年的農歷七月十五可用盂蘭盆盛珍果素齋供奉其母,挨餓的母親終于得到失去,為了紀念目蓮的孝心,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蘭盆會”,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鬼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