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角獸起源于希伯來人的《舊約圣經》,他們稱這種生物有著馬的身軀,特點就是頭上有著尖利的角,一般被認為生活在印度、南亞次大陸,過去多被人以為是神話生物。不過,根據最近的化石指出,科學家發現古代可能真的有這種生物,而且還與人類共存了一段時間。
獨角獸的雛型被認為可能是已經滅絕的板齒犀(Elasmotherium),這種犀牛非常巨大,被認為在35萬年以前就絕種了,但是,考古學家在哈薩克斯坦卻挖到2萬6千年前的化石,這意味著,人類與板齒犀的生存有重疊,并且有部份的人看到了所謂的“獨角獸”。
西伯利亞獨角獸的滅絕時間僅為2.9萬年前,徹底推翻科學界幾十年來認為它已經消失35萬年的看法,研究者在發現獨角獸化石的地點,還挖掘出很多其他動物,如猛犸、草原大象和史前野牛等,因此推測獨角獸遷移到這個地區可能已經很長時間,應該考察這個地帶的環境,才能更好地分析動物滅絕的原因。
西伯利亞獨角獸是一種滅絕的犀牛,學名為板齒犀(Elasmotherium sibiricum),全身有毛,體型巨大,身高2米,身長有4.5米,體重約4噸,外形更像長毛像,是一種以青草為主食的食草動物。可以想像,它的角細長而不像現代犀牛角那樣短粗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