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國家地理(撰文:Scott Wallace 編譯:蘇睿哲):維護印地安人權益的人士和南美zheng府,因為最近的接觸事件而受到質疑,促使他們重新審視"禁止接觸"政策。日益萎縮的亞馬遜荒野,守護著極為脆弱的原住民部落。最近,隱居于秘魯和巴西叢林的部落紛紛露面,迫使兩國官員重新審視他們的"禁止接觸"政策,為可能興起的"首次接觸"浪潮預作準備。
"這些部族要現身了??,"荷西?卡洛斯?梅雷萊斯說。這位經驗豐富的人士,已在巴西和秘魯兩國之間那道偏僻又大多無法可管的邊界上,穿梭40多年,保護巴西某些最具神秘色彩且鮮少曝光的"隱世部族" 。 "我認為未來十年,我們會陸陸續續見到隱世部族首次與外界接觸。"
在辛帕蒂亞村的恩維拉河河畔,過去與世隔絕、名為查帕納瓦的部落成員,正朝巴西zheng府官員走去。?
上個月月底,秘魯官方敲響了警鐘,他們宣布派了一組專家到亞馬遜偏遠區域,試圖與當地一群約有20多人的麥什可皮羅游牧民族進行"控制接觸"。這些印第安人近幾個月來,頻頻現身于河岸,甚至進入村落搶奪食物和物品。
觀光客和當地人錄下自己與印第安人擁抱,以及遞給他們衣物、汽水的影片。不過,其中也有一些邂逅事件,具有致命危險。今年五月,一名22歲男子在自己的村落遭到部族成員用弓箭射中心臟而亡,被殺原因至今不明。
數十年來,外界幾乎不曾見過麥什可皮羅族,但是大約三年前,他們突然開始頻頻在馬德雷德迪奧河上游露面。他們通常來得快、去得也快,然而他們在鄰近森林現身,已經讓馬特斯根卡原住民社區的氣氛日益緊繃。 1960年代,這支原住民曾與傳教士接觸,后來就定居在這條河流的偏遠地帶。
"我們進退兩難,這種緊急狀況需要具體的應變。"——秘魯zheng府顧問路易斯?菲利浦?托雷斯。
"您可以清楚看到,他們與外界接觸的速度,以及接觸衍生的侵犯行為會迅速增加,"格蘭?夏波表示。這位人類學家是巴西貝倫的高帝博物館館長,研究馬德雷德迪奧河區域的原住民已有25年。
zheng府官員目前只承認他們計畫與麥什可皮羅族進行官方接觸。不過據路易斯?菲利浦?托雷斯表示,緊急應變小組已經實地運作一年多。他是秘魯文化部隱世原住民首次接觸事務處的顧問。托雷斯指出,他們的目標是想出策略,在麥什可皮羅族熱切擁抱外界的過程里居中斡旋。
文化部上周所批準的策略,包括控管希納內河上游的進出,這里是已知印第安人經常出入的地帶;向附近社區宣導與麥什可皮羅族來往的危險性,實施預防接種,將疾病傳染的機會減至最低,并派出調查隊,搜集更多有關此部落的信息。
托雷斯從利馬的來電中向《國家地理》雜志表示,對于外界的批評聲浪感到不以為然,其中包括馬德雷德迪奧地區最大原住民聯盟的領導者,他們宣稱與麥什可皮羅族進行接觸,所立下的先例會招致危險,同時也悖離原住民的權益。 "我們進退兩難,"托雷斯說。 "這種緊急狀況需要具體的應變。"
秘魯zheng府針對境內14或15個與世隔絕的部族,仍維持2006年采行的"禁止接觸"官方政策,并沒有改變。托雷斯解釋說,麥什可皮羅族屬于特例,因為他們主動尋求與外界接觸,使自己暴露在高度危險中。
秘魯的"禁止接觸"政策就是仿效巴西于1980年代開創的新措施。巴西目前庇護的隱世原住民聚落,最少有27個,最多可能達70個,是全世界擁有隱世部落最多的國家。秘魯和巴西兩國皆設立了森林保留區和溫帶草木區網絡,用來保護這些部族,避免遭到隨西方文明進入蠻荒地帶的剝削和致命疾病的荼毒。
在沒有醫療保健及嚴謹的后續配套的情況下,過去未曾曝光的原住民可能會因為麻疹和流感這類傳染病而迅速凋零。現今的流行病專家和歷史學家認為,歐洲人在無意間釋放的傳染病,在他們征服新世界的過程中扮演關鍵性的角色。
西亞馬遜的高地森林,地勢崎嶇,沼澤幾乎難以穿越,對于試圖保存自身文化、躲避已知敵人的原住民部落來說,是理想的屏障。南美的隱世族群,大多集中在這塊約略沿著巴西西部邊界的大弧形區域。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厄瓜多爾和玻利維亞境內都有一些這樣的部落。在巴拉圭的查科區,有一個與世隔絕的族群,因牧場經營者清掉他們的林地而被圍困。據信新幾內亞的高原上也住著幾個與外界隔絕的部落。此外,印度洋安達曼群島上有兩支離群索居的部落,則以箭雨對付前來接觸的外人。
托雷斯說,最近幾個月他與麥什可皮羅族有過數次邂逅,他努力找機會深入了解他們,包括其家族成員的健康狀況、目前居住地、族人數量、他們在叢林深處的游牧范圍。研究人員與印第安人不期而遇時,雙方的會面都是在河岸邊進行。這些族人赤身裸體,刻意表明他們沒有攜帶武器。研究人員請來附近村落的當地人,以麥什可皮羅族聽得懂的伊尼語,替他們做翻譯。
"他們說:"不要怕,我們不會傷害你們,"托雷斯描述這段代表性的交流場面時提到。 "不過,他們的箭一定就藏在附近。沒有弓箭的話,他們絕不出門。"
"如果他們想跟外界接觸,我們就必須盡可能以最好的方式歡迎他們。我們得照顧他們的健康、劃出他們的棲地范圍,給他們時間適應我們這個瘋狂的世界。"——巴西印第安人保護局官員荷西?卡洛斯?梅雷萊斯。
到目前為止,雙方對話一直處于在河流兩岸來回叫喊的模式。內容不外乎印地安人要求特定物資:他們想要砍刀用來制箭或討香蕉吃。至今尚未能透過這些不期而遇的場合,厘清他們決定離開世居的原始森林,現身于世的真正原因。這些原始森林一直守護著他們,即便沒有幾個世紀,最少也有數十年。
西亞馬遜與世隔絕的原住民族群,面臨的壓力日益加劇。沒有電鋸、步槍和機器聲侵入的剩余雨林地區,正逐漸萎縮。不過,以麥什可皮羅族的狀況來看,官方懷疑這個部族是為了逃離毒品販子、伐木工或石油探勘人員的魔掌。他們認為這些印第安人先前因為劫掠其他村落以及與陌生人邂逅而認識一些物品,現在他們只不過是想要更多這類物資而已。
長久以來,交易物資對于與外界隔絕的部落來說,一直有著強烈的吸引力。在20世紀有很長一段時間,巴西的荒野探勘人員大量提供這類禮物給所謂的"印地安野人",誘惑他們答應接觸。這種做法在巴西zheng府采取"禁止接觸"政策后終止,他們尊重隱居部落的權利,讓他們依己所愿、與世隔絕。政策開始實施之后,zheng府官員只能與那些即將受到疾病或屠殺威脅的部落接觸。維護印第安人權益的官員當時是假設這些部落寧愿選擇遺世獨立,而非與外界接觸。
這項假設因近來發生的事件而受到挑戰。去年在巴西希納內河邊的辛帕蒂亞村,有一群人數約30名的印地安人,從當地亞夏尼卡族聚落附近的叢林現身,就在秘魯邊界那邊。據隱世與新接觸印第安人事務部門主任卡洛斯?塔瓦索斯表示,他們后來退回森林,消失不見,但幾天后,就在緊急應變小組抵達時,他們再度出現,一臉病容且疲憊不堪。這些印地安人透過翻譯敘述發生在秘魯邊界叢林里的悲慘遭遇,他們的族人遭到入侵者屠殺,據推測有可能是非法伐木工或毒品販子。
去年約有30名來自秘魯的印第安人,在巴西希納內河附近的辛帕納亞露面,述說他們的部族遭到入侵者的屠殺。
巴西境內離秘魯邊界不遠的希納內河附近,有一個未曾被接觸的部族,族人在飛機掠過時慌忙動員,保衛他們的居住地。
"我們無法確切指出哪個單一事件促使他們與外界接觸,"塔瓦索斯在一封寄自巴西利亞的電子郵件中寫道,"不過顯而易見,他們被暴行折磨后那精疲力盡的感覺,促使他們走出來與外界接觸。"整個族群在接種過流感疫苗后,才重返森林。多虧小組的努力,塔瓦索斯繼續說道,"他們將接觸造成的影響減到最小。"
多年前協助制訂"禁止接觸"政策的巴西官員,如今正重新審視他們的策略。 "有一種東西叫做『自我決定』","印地安人保護局官員梅雷萊斯在他位于亞馬遜港都里約?布蘭可的家里,透過電話向《國家地理》雜志表示。他在去年發生接觸事件的希納內河沿線已經奉獻數十年,最近受邀到秘魯擔任托雷斯和他的文化部長官的顧問,提供他們與麥什可皮羅族接觸的意見咨詢。
"假如某個遺世獨立的部落決定與外界接觸,我們該怎么做:把他們綁起來,送上飛機,然后扔回叢林里?"梅雷萊斯說。 "如果他們想跟外界接觸,我們就必須盡可能以最好的方式歡迎他們。我們得照顧他們的健康、劃出他們的棲地范圍,給他們時間適應我們這個瘋狂的世界。"
Scott Wallace是《國家地理》雜志定期撰稿人,著有《未竟之地:尋找亞馬遜最后遺世而居的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