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原始部落中依然保留著一些陋習,比如說恐怖的割禮、詭異的成人禮等等,在非洲南部埃塞俄比亞的一個游牧部落摩爾西族中,有一項獨特的“唇盤”裝飾,部落中的女子從小就要在嘴唇和牙齦之間割開一個口子放上一個唇盤,隨著慢慢長大唇盤也會越換越大,下面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神秘的摩爾西族。
摩爾西族介紹:
摩爾西族又名唇盤族,是南部埃塞俄比亞的游牧部落民族,主要分布于埃塞俄比亞的奧莫山谷。摩爾西族女子有著獨特“唇盤”裝飾,她們以唇部畸形為美;該民族有自己的語言,但沒有文字;他們用茅草、樹枝搭房,牛糞抹墻,房子十分矮小,室內簡陋;房屋旁由三石壘灶,擊石起火;靠狩獵、放牧為生,也刀耕火種式種植農作物;基本上還保持著以物易物原始的交換原則,靠獵物、牲畜、農產品,陶器等去換取他們生活的必需品。
摩爾西族的唇盤割禮過程:
在埃塞俄比亞摩爾西族蘇爾曼部落中,女子戴唇盤傳統的記錄可追溯到1896年。當地女子在15歲到18歲之間就準備戴唇盤,在放唇盤前,要用刀將下嘴唇和牙齦之間切開,使下嘴唇與齒根分離。然后,先放一個陶土唇盤把切開的口子撐開,使其不再長回去。隨著年齡的增加,逐漸更換大的唇盤,嘴唇就會越撐越大,最大的嘴唇能翻到頭上把臉包住。唇盤平時放在嘴唇里,吃飯、喝水、抽煙時摘下。摩爾西人不但嘴唇上放唇盤,而且還把耳朵拉長透空放進盤子。戴唇盤有重要意義,不僅可通過唇盤吸引丈夫,還關系到嫁妝多少,唇盤越大意味著獲得陪嫁的牛畜越多。此外,唇盤還是一種自我表達方式。
摩爾西族的唇盤的由來:
有資料記載,阿拉伯人入侵埃塞時,摩爾西女人為了避免被凌辱,或搶去作奴隸,就把自己弄的很丑。有探險家認為,這種風俗是毀容。心理學家則解釋說,人類有一種自殘的本能,自殘的潛意識是要顯示自己的存在和與眾不同,保護自己不被歷史淹沒。而奧莫人自己對此風俗的說法也褒貶不一。有的說,姑娘到了結婚的年齡割唇是為了顯丑,使鄰近部落的男子看到她們后惡心、討厭,絕了他們不正當的念頭。有的則說,姑娘那樣裝飾,才能顯出摩爾西姑娘標準的女性美。
摩爾西族的女人如何吃飯?
摩爾西族少女在步入青春期之時,會刺穿唇部并被拔掉幾顆牙齒,以便將一個圓盤塞入嘴里,以此作為美的象征。圓盤的尺寸越大,該女子在出嫁時所獲得的陪嫁牲畜就越多。至于她們是如何吃飯的呢?其實那個圓盤是可以在吃飯的時候取下來的,而且不會有太大的影響,因為她們早已習慣了這樣的方式。
摩爾西族女人的現狀:
近年來,埃塞俄比亞zheng府已經采取措施禁止女子戴唇盤,年輕女性中戴唇盤者正逐漸減少。埃莉吉達格尼承認,她可能不會一直都戴唇盤。當被問及將來是否會讓她的女兒也戴唇盤時,埃莉吉達格尼表示不能確定女兒對唇盤的看法會和她一樣,但會尊重女兒自己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