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是什么性質的政權?
關于太平天國i權性質問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一i是) j史學界的熱點P因其所處的特殊時代,以及在革命過程中的種種轉I |變,讓后人難以斷定其性質。那么,今天這個問題解決了嗎?
太平天國是中國社會進人近代初期爆發的一場歷時18年,轉戰18省的農民運動,馬克思 稱它為“強大的革命”。這次運 動把舊式農民戰爭推向最高峰的 同時,又揭開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和近代化的序幕。農民階級的革 命性、開化性、理智性表現得最 明顯,同時農民保守性、落后 性、迷信性、皇權主義等弱點也 暴露得最充分。如此復雜的革命 究竟是什么性質的政權呢?以下 是史學界的幾大觀點:
一、封建政權說。有人從太 太平天國《天朝田畝制度》
平天國的土地制度和生產關系
上,斷定其為封建政權。太平天國承認地主占有土地,允許地主收租, “照舊交糧納稅”沿用清朝的舊制,向地主、自耕農按土地畝數征收田 賦。太平天國推行“古制”,任用地主富人當鄉官,維護舊的租佃關 系,鎮壓農民的反剝削斗爭,恢復舊的文化禮俗等作法,充分說明它已經具備了地主階級封建政權的職能和征象,基本上已經蛻變成為一 個地主階級封建政權。
二、農民政權說。有人從太平天國領導成員的構成,政權的主要 支柱軍隊及打擊的對象、所維護的階級利益等方面,肯定了太平天國 政權的性質只能是農民政權,不能同封建政權相混同。
三、兩重政權說。有學者認為,太平天國政權不能籠統地定為 “農民政權”或“封建政權”。1853年定都南京前,太平天國頒布了反 映農民階級愿望的綱領性文件,并把推翻封建專制主義的清王朝,作 為唯一的斗爭目標,此時它屬于農民政權。定都南京后,太平天國將 對清的矛頭轉向內部,為鞏固與爭奪最高領導權而相互殘殺,個人與 宗族利益至上,它轉變為洪秀全家族的封建政權。
四、資產階級政權說。如郭毅生在《略論太平天國革命的性質》 一文中提出:太平天國革命無可非議的是農民戰爭,以農民作為革命 的主力,但它爆發于中國開始進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之后,崛起于 經濟較為發達、中西交通頻繁的兩廣,“此時社會各階級巳發生了新的 變化,農民已不是中世紀的封建農民,他們具有資產階級民主派的特 點,農民以外還有新興的市民等級,這一社會力量投入革命斗爭中, 成為其核心和骨干。”如“楊秀清、蕭朝貴、秦日昌等人便是無產階級 分子杰出代表”。“因此,就不能不使得太平天國革命具有了迥異于以 往單純農民戰爭的許多特點,其中如政治綱領中提出的平等觀念,否 定專制神權和專制政權的思想,便帶有較為明顯的資產階級性質。”
值得注意的是太平天國革命政權,不僅提出過《天朝田畝制度》, 而且還在后期提出過帶有資本主義傾向的政治綱領《資政新篇》。這說 明,太平天國革命運動發生于資本主義列強開始將中國社會卷入資本 主義世界的漩渦的時代,農民的反抗運動正發生著一些變化。作為太 平天國政權的政綱和社會改革方案,從《天朝田畝制度》到《資政新 篇》,其總的發展傾向是值得肯定的。應該說,它們都是革命的,有利 中國社會的進步的。
總之,由于進步學者們僅是零星、片斷地接觸到唯物史觀,其論 斷難免瑕瑜互見,因此,學術界此時還不能夠對太平天國做出科學、 全面的評價。